IPV6协议

作品数:660被引量:79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军郑红霞张宏科田军李忠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IPv6的手势识别远程控制机械手臂系统
《中国教育网络》2018年第5期48-48,共1页张苡宁 
基于IPv6的手势识别远程控制机械手臂系统,可将人的手势动作采集后在电脑上进行解析并转换为机械臂舵机驱动信号,具体来说是将LeapMotion采集回的特定的手势信息在电脑上分析解算得到机械臂舵机驱动信号,通过基于IPv6协议的网络传输...
关键词:IPV6协议 远程控制 机械 手势 系统 手臂 识别 IPV6网络 
关于IPv6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第5期144-144,140,共2页王佳欣 刘小巍 
河南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Y201003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网络协议IPv4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和弊端,为了解决IPv4技术的一系列问题,IPv6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论述了IPv6的技术原理、优势以及从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并阐述了关于IPv...
关键词:IPV4协议 IPV6协议 应用 
基于代理机制的IPv6/IPv4的互联方法
《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21期55-56,共2页赵英 李永德 
IPv4地址濒临危机,IPv6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势在必行。基于这种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IPv6网络与IPv4的过渡方法,来实现IPv4与IPv6之间的互联互通。并且开发了基于JaVa的服务器端。阐释了服务器端的工作原理,并对它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关键词:代理 IPv4与IPv6地址格式 IPV6协议 
IPv6
《中国新通信》2010年第6期66-66,共1页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
关键词:IPV6协议 互联网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 
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12
《中兴通讯技术》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张宏科 梁露露 高德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80201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7AA01Z241)
将IPv6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的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机构与组织的重视。为了实现IPv6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需要全面设计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文章充分考虑IPv6以及无线传感器...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IPV6协议 协议栈 互联 精准农业 
基于IEEE802.15.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IPv6协议栈被引量:5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年第8期5-7,19,共4页吴德伦 张宏科 
基于IPv6overIEEE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设计适合传感器节点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是一个关键。本文在分析了IEEE802.15.4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后,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种嵌入式IPv6协议栈的设计方案;并在...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IPV6协议栈 IEEE802.15.4 6LowPan 
视频监控打造IPv6杀手级应用正式亮相4月峰会
《移动通信》2006年第4期97-97,共1页
关键词:视频监控系统 IPV6协议 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 监控终端 IP技术 扩展性能 安全机制 权限管理 IPV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IPv6协议栈被引量:2
《光盘技术》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鲍雷 
论文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IPv6 overIEEE802.15.4的技术特点,重点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且底层采用IEEE802.15.4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设计方案。
关键词:IPV6 IEEE802.15.4 无线传感器网络 
IPv6对网络监控意味着什么?
《A&S(安全&自动化)》2005年第6期72-72,共1页林晓蓝 
美国国防部计划将其网络在2008年前向IPv6全面迁移。
关键词:网络监控 IPV6协议 网络协议 报警系统 
“IPv6保障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实效性、可移动化”
《A&S(安全&自动化)》2005年第6期73-73,共1页王辰玲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化监控产品不论在技术上还是产品性能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市场应用一直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其根本原因是产品的应用环境限制了它的表现能力,实际根源则在于目前网络梅议——IPv4协议。
关键词:监控系统 报警系统 稳定性 实效性 可移动化 IPV6协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