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系列

作品数:684被引量:22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那宝魁姚延立张循利杨辉李群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质量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管理体系认证的国际国内发展被引量:2
《中国质量》2008年第9期8-11,共4页肖建华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第一次发布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国际认可论坛(IAF)于1993年成立并开展包括管理体系认证认可在内的国际认证机构认可合作,20多年来,管理体系标准和认证认可工作在全球范围经历了不断发...
关键词:国际标准化组织 管理体系认证 国内发展 ISO9000系列 认证认可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 国际认证机构 国际认可论坛 
宇航企业的质量体系与保证体系建设
《中国质量》2007年第2期28-29,21,共3页王涛 余后满 杨孟飞 
ISO9000系列标准自问世以来,已有70多个国家把ISO9000系列标准转变为本国的标准,目前,国际上知名宇航企业,有的建立了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有的执行自己的标准。不管执行什么样的标准,建立什么样的体系,企业的质量管理手册、...
关键词:质量体系运行 ISO9000系列标准 企业 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保证管理 ISO9001 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从规范走向有效被引量:1
《中国质量》2006年第2期16-19,共4页张晓东 
从1988年我国等效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并于当年12月10日发布国标GB/T 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开始,到目前已是第18年。其间,数十万家企业获得了认证证书,但获证企业不足企业总数的1%,而欧洲获证企业的这一比例却占40%。
关键词:质量管理 ISO9000系列标准 获证企业 等效采用 GB/T 质量保证 认证证书 
ISO9000系列软件简介
《中国质量》2005年第4期96-96,共1页
ISO9000系列软件简介
《中国质量》2005年第3期96-96,共1页
SPC是当今世界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软件功能包括:控制图、直方图、排列图、散布图、波动图、推移图、直通率分析图、过程能力指数计算(Cp,Cpk,Pp,Ppk)等。它的特点是:数据可以由仪器自动采集,也可以手工输入或将Excel中的...
关键词:过程能力指数 顾客 ISO9000系列 控制图 直通 质量管理 SPC 界面设置 数据 软件 
关于ISO9000系列标准在卷烟企业适应性与拓展性的探讨
《中国质量》2000年第5期24-25,共2页罗卫祖 周刚毅 曹兴洪 
卷烟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其内部经营管理在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后,已形成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为卷烟企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关键词:卷烟企业 ISO9000标准 质量管理 
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的纰漏和我们的对策
《中国质量》1999年第12期18-21,共4页王堃 
我国贯标和认证工作蓬勃开展,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通用性和有效性的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被广泛使用,获得了显著效果。为了深化贯标工作,使得贯标的效果更好,笔者列出了该系列国际标准中值得重视的纰漏(个别不当),给出了弥补的方法。...
关键词:ISO9000标准 标准缺陷 对策 中国 
谈企业如何实现由传统型管理向ISO9000系列标准的过渡被引量:1
《中国质量》1998年第7期23-24,共2页艾光复 
ISO9000系列标准自1987年3月问世以来,已被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贯彻1SO9000系列标准并获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股潮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对质...
关键词:企业管理 传统型管理 ISO9000标准 质量管理 
ISO9000系列标准的精髓
《中国质量》1998年第6期27-28,共2页罗博 李晓冬 
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发布的第一个管理类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创造了令人惊奇的“ISO9000现象”:其在全球的发行量已超过了ISO此前发布的所有标准(已近一万个)的发行总量,8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已等同采用,ISO...
关键词:质量管理 质量保证 ISO9000标准 
试论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在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中的作用
《中国质量》1997年第4期34-35,共2页崔安远 蒋建红 
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员工素质的竞争,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长久的、持续地发展下去,充分挖掘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养和能力的再开发具有战略上的意义。目前。
关键词:企业 员工素质 标准 生产管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