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束形成算法

作品数:457被引量:98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相关作者:赵拥军刘成城汪晋宽廖桂生吕英华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信息工程大学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无需预延迟补偿的宽带Frost波束形成算法被引量:1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203-208,共6页刘成城 赵拥军 胡德秀 杨静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7031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1481)
针对宽带Frost波束形成算法存在预延迟补偿误差时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无需预延迟补偿的宽带Frost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利用离散空间响应变化约束,将带宽内不同频点的一组约束条件改写为参考频点的单个约束条件,有效简化了宽带L...
关键词:宽带波束形成 预延迟 恒定束宽 空间响应变化 
稳健的宽带自适应相干干扰抑制波束形成算法被引量:2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331-336,共6页丁永超 刘成城 赵拥军 陈辉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7031015)
针对期望信号存在指向误差和多个相干干扰时Duvall结构波束形成器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稳健的宽带自适应相干干扰抑制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将Duvall结构波束形成器与最差性能最优波束形成算法结合,实现稳健的宽带波束形成,然后利...
关键词:宽带波束形成 相干干扰 稳健性 Duvall结构 空间响应变化 
一种低复杂度的稳健宽带SDL波束形成算法被引量:1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72-77,共6页汪婉秋 刘成城 赵拥军 陈晖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7031015)
针对存在期望信号指向误差时宽带波束形成性能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差性能准则和空间响应变化(SRV)的稳健阵元延迟线(SDL)宽带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SDL宽带阵列模型;然后基于最差性能准则,设置多个约束条件,并通过对阵列...
关键词:阵元延迟线 稳健宽带波束形成 空间响应变化 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 
基于等功率加载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555-559,共5页唐涛 姚晖 吴江 
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常规鲁棒波束形成算法只适合特定误差形式,针对阵列幅相误差、期望指向误差和干扰数据失配等多种误差同时存在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等功率加载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新算法通过斜投影矩阵估计出期望信号功率,且构造一组与期望信号功...
关键词:自适应波束形成 鲁棒性 数据失配 斜投影 最坏情况性能优化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波束形成算法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751-755,共5页陈晋央 吴瑛 
介绍了在信号来向和阵列流型未知情况下进行波束形成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盲波束形成的恒模算法和高阶累积量算法。提出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波束形成算法,结合目前阵列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对基于恒模、高阶累积量和独立分量分析的...
关键词:盲波束形成 高阶累积量 独立分量分析 
适用于WCDMA的波束形成算法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70-172,176,共4页马英栋 耿欣 季仲梅 
军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文章基于WCDMA系统,对导频辅助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改进,并以此构成2D-RAKE。该算法根据最大信干噪比准则(MSINR),利用WCDMA上行链路扰码区分用户的特点来求得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该算法在计算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时不需要训练序列,...
关键词:WCDMA 波束形成 扰码 
一种改进的SMI波束形成算法被引量:6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郭志远 吴瑛 
协方差矩阵求逆(SMI)波束形成算法利用协方差矩阵求逆的方法求得权值,其收敛速度快,但是当期望信号信噪比增加时,算法性能急剧下降。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SMI算法,它增加了一个可以调节这种波束形成器权向量中的增强因子,从而使算法在期...
关键词:增强因子 SMI算法 MUSIC算法 
基于智能天线系统的一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被引量:2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32-34,共3页余晓龙 丁铎 孙同明 
自适应阵列天线是提高频谱利用率一种可实现的方法。本文提到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主要的优点在于它的简单性和良好的精确度。该算法使用的是接收信号的统计数据,根据接收信号自协方差矩阵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去近似等于目标信号的控...
关键词:频谱 自适应阵列 波束形成 特征向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