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路法

作品数:19被引量:5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世忠王铁军张伟冯磊高金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健康之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超声引导下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医药前沿》2019年第28期114-115,共2页李华 顾佳琪 岳生 苏惠斌 
目的:在超声引导下比较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60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下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
关键词:臂丛 腋路法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28例效果探究
《健康之路》2017年第8期296-297,共2页凌媛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2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麻醉效果。结果:128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109例(85.16%),效果良16例(12.50%),3例(2.34%)麻醉效果差,改为其他麻醉方式;出...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钩法 腋路法 
超声与神经刺激器联合引导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效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784-786,共3页方九江 邓兵水 安晓萍 揭仙容 罗小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单纯神经刺激器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组),另一组采用高频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观...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神经刺激器 
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第20期7-8,共2页张海燕 刘振华 叶福才 周锦辉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上肢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其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联合组(30例),其中两组患者用药量相同,对照组患者在较高浓度下行单纯...
关键词:肌间沟法 腋路法 臂丛神经阻滞 低浓度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0例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年第12期1284-1285,共2页梁惠敏 
我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采用肌间沟入路法和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对70例小儿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小儿 肌间沟入路 上肢手术 腋路法 
盐酸罗哌卡因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腋路法)致患儿死亡一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年第9期78-78,共1页杨永军 
患儿男,7岁,体重19妇,因左尺桡骨骨折,于2009年4月15日入院,次日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腋路法),行左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充分手术准备后,进入手术室,麻醉医师按常规消毒和操作方法,用0.8%盐酸利多卡因加0.3%盐...
关键词: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盐酸罗哌卡因 腋路法 患儿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尺桡骨骨折 死亡 盐酸利多卡因 
婴幼儿手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3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1年第2期115-116,共2页刘勇 齐麟 徐长贵 关大鹏 
目的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下施行腋路臂丛麻醉在婴幼儿手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婴幼儿手外科手术30例,入手术室后均肌注氯胺酮4~6 mg/Kg,待患儿入睡后行腋路臂丛麻醉,局麻药罗哌卡因浓度为0.15%,用量为1.5~2 mg/Kg,注药容量为0...
关键词:臂丛 腋路法 氯胺酮 罗哌卡因 
双针法新型腋路臂丛麻醉的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第3期524-525,共2页吕小平 
腋路法臂丛麻醉临床常用,传统实施以局麻药腋鞘内一针式注射。但总体疗效差异明显,而神经定位器介导下的麻醉方式虽疗效显著,但由于受物件及操作时限影响,临床尚未形成普及。对此,我们分析局解特征,在实施腋路臂丛麻醉时应用双针...
关键词:臂丛麻醉 腋路法 双针法 疗效差异 鞘内注射 麻醉方式 总结报告 局麻药 
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9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年第2期180-181,共2页王铁军 冯磊 张伟 李世忠 
关键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斜角肌间沟 上肢手术 手术中 腋路法 神经丛阻滞麻醉 复合 阻滞效果 
超声引导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高金平 
目前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穿刺定位,以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来寻找神经,是一种盲探式操作,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超声显像可直观地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并实时引导穿刺...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 腋路法 神经阻滞方法 穿刺定位 解剖标志 损伤神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