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建设国债

作品数:129被引量:4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贾康丛明赵云旗项怀诚张旺更多>>
相关机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务院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措并举治城市内涝
《支点》2016年第8期21-21,共1页黄志龙 
城市内涝根源在于地方政府'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思路。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低、年久失修等问题凸显。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城市频繁出现'看海'景象,城市内涝愈演愈烈。其主要原因除了极端暴雨天气之外,...
关键词:城市内涝 城市排水系统 暴雨天气 城市人口 长期建设国债 南方地区 地下管网 政府债务 水利设施建设 城乡电网建设 
财政政策对物价的影响被引量:2
《中国金融》2014年第17期72-74,共3页卞志村 唐燕举 
物价水平未必仅由货币政策决定 关于2009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原因,观点之一便是货币发行过多。单从数字层面来看,这一观点显然有其合理性,2009、2010年两年间,我国M1分别增长32.4%和21.2%,M2增长27.7%和19.7%,均接近历史最高水平,M2的净...
关键词:财政政策 我国货币供应 货币政策 货币发行 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 长期建设国债 基础货币 税收政策 国库资金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与政府投资走向被引量:2
《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29期25-28,共4页彭青秀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B492)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 投资走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积极的财政政策 政府 长期建设国债 亚洲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江海纵横》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预测一: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介于8%-9%不同政策组合下经济增长三种情景预测平稳增长情景:GDP增长8.5%左右。如果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经济体低速增长但没有陷入衰退,国际石油和粮价年均价格水平比去年有所下降,国内外没有突发事件发生...
关键词:中国经济 预测 积极的财政政策 广义货币供应量 增值税转型 长期建设国债 政策组合 房地产项目 
地方政府能投资竞赛
《新财富》2009年第2期44-46,共3页王志浩 杨岩春(译) 
尽管各省市争相上报投资方案,其中湖北省的8万亿元投资计划甚至超过美国的财政刺激规模,但其中只有部分项目会被发改委核准,并获得中央财政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等方式融资的支持;其他项目的融资重担将落到银行身上,这约占整个财政...
关键词:投资方案 地方政府 竞赛 长期建设国债 中央财政 投资计划 湖北省 发改委 
央地关系新空间
《经济展望》2009年第1期132-132,共1页孙雷 王露 
中国政府正酝酿2009年增发5000亿长期建设国债,“这5000G元拟议中的长期建设国债属于特别国债,很可能会选择主要转贷给地方,不列入中央预算,也不作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处理。”有财税专家分析指出。
关键词:长期建设国债 中国政府 特别国债 中央预算 中央财政 专家分析 字处理 增发 
回望上一轮积极
《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第1期34-34,共1页刘立峰 
同样面临经济挑战,同样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出现在不一样的年代。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 国债资金 地方政府 国债项目 实施过程 国债投资 项目投资 到位率 长期建设国债 投资方向 
杨志勇:发行国债可能带来旧有体制的复归
《中国市场》2008年第50期42-42,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日前指出,有必要对扩支的方式做谨慎的选择。对于当下部分人提出的再度大规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来加大投资力度、拉动内需的思路,他尤其担心,认为这可能会带来旧有体制的复归。
关键词:发行国债 复归 体制 杨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 长期建设国债 投资力度 拉动内需 
继续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
《浙江金融》2008年第4期1-1,共1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温家宝说,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保持...
关键词:稳健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 长期建设国债 全国人大 宏观调控 经济形势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财政又好又快发展
《宝鸡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4-7,18,共5页郑万峰 
关键词:财政职能 货币政策 营业税起征点 长期建设国债 税收政策 资源税 主体税种 资金链条 优惠政策 贷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