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设计

作品数:257被引量:6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祝建军章军华叶若思刘华清郭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集体智慧,创新与发展--谈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之唱腔设计
《上海戏剧》2021年第4期9-10,共2页周雪华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唱腔缠绵抒情,节奏舒缓,以表现生旦情感戏见长,以这样的剧种特色来表现雄壮激昂的革命题材确实有一定难度。我们以前创作的现代戏是打破曲牌体,唱词是以长短句为主的"昆歌"。
关键词:曲牌体 唱腔设计 中国传统戏曲 剧种特色 革命题材 昆曲 现代戏 创新与发展 
让“孟丽君”在当下 从弹词《再生缘》到越剧《孟丽君》《再生·缘》被引量:2
《上海戏剧》2021年第2期34-37,共4页
清代才女陈端生将自己追求女性的自由、追求自身社会价值的人生理想寄托于她笔下的孟丽君,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弹词《再生缘》。数百年来,其改编作品层出不穷,不可胜数。越剧版的《孟丽君》于1980年首演,1982年摄制成戏曲电视剧,并获全国...
关键词:上海越剧院 戏剧理论 戏曲电视剧 舞台表演 唱腔设计 孟丽君 历史典故 陈端生 
让传统音乐文化在创新中重现活力 淮剧《忠烈门》音乐创作点滴体会
《上海戏剧》2018年第2期74-75,共2页李学峰 
一出淮剧《忠烈门》的演出,重又开启了海派淮剧在沪上新一轮的“淮剧热”,给众多淮剧痴迷者品足了浓浓的“淮腔土味”,再现了淮剧久违了的乡音。同时,也让一个涉足作曲领地不深的我,在该剧音乐唱腔设计中尝尽了甜头,体味到淮剧传...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音乐创作 淮剧 创新 地方戏曲剧种 唱腔设计 戏曲音乐 个性色彩 
曲牌体联套是古典戏曲的遗存 谈《春江花月夜》唱腔设计中的一些得失被引量:2
《上海戏剧》2015年第8期9-10,共2页顾兆琳 
去年夏季我跟张军一起参加纪念俞振飞大师的活动,张军演了《荆钗记·见娘》,后又开了研讨会。那次,我兴奋地跟张军说,你演得真好,你现在的艺术状态太好了,你不演一些戏有点可惜了。今年终于盼到张军排了《春江花月夜》这么一出成功的戏...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罗周 联套 曲牌体 古典戏曲 俞振飞 荆钗记 张军 雁儿落 步步娇 
淮海戏的现代新形象——访《秋月》主演许亚玲、唱腔设计王安顺
《上海戏剧》2015年第11期34-35,共2页关心 
时隔五年,淮海戏又一次来到上海。五年前是一出改编自传统戏的《皮秀英》,此番则是一出原创新编剧目《秋月》。植根于淮海大地的肥沃土壤、擅长表现现代题材、生活气息浓郁的乡土剧种,《秋月》对剧种的突破很大。
关键词:《秋月》 现代题材 淮海戏 唱腔设计 王安顺 主演 形象 生活气息 
以情制腔,以腔传情 《女驸马》第五场的唱腔设计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15年第8期32-32,共1页金良 
2014年,我受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嘱托,前往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为李敏领衔主演的越剧《女驸马》设计唱腔。 第五场是全剧的高潮,也是最关键、最有看点的一场戏。面对公主的步步逼问,冯素珍万般无奈之下终于吐露了自己女扮男装的...
关键词:五场 女驸马 思越 王文娟 领衔主演 清板 落调 抢板 芳华 女扮男装 
名越初照人(十四) 但开风气不为师
《上海戏剧》2012年第2期32-33,共2页闻韶 
在陈钧之前,越剧并无“唱腔设计”一说,1960年,上海各大戏曲院团招生,陈钧是以主胡这一专业被招进去的。“我从小眼睛就近视,去之前还担心,人家会不会不要我?结果考试的时候,我一看,
关键词:风气 唱腔设计 越剧 主胡 
感人缘于创新——简析川剧《都督夫人董竹君》的音乐唱腔设计
《上海戏剧》2001年第11期18-19,共2页谭茗 
8月23日晚,笔者有幸在成都新声剧场观赏了新创大型川剧《都督夫人董竹君》(以下简称《董》剧)。该剧由著名剧作家徐棻、著名导演熊源伟、一级作曲家王文训合作,由四川省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李莎、李艳冬担纲主演。该剧的感人演出令观众...
关键词:董竹君 川剧 唱腔设计 都督 音乐主题 作曲家 记谱 唱腔音乐 导演 观众 
昆曲常用曲牌在《班昭》一剧中的运用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01年第7期35-35,共1页顾兆琳 
昆剧的唱腔艺术很美,对于它的典雅、静谧、绷绵、婉转为主的传统美,人们都给以很高的评价。然而后人,有时面对浩瀚的曲牌、复杂的音乐体制会产生某种困惑。
关键词:昆曲 班昭 音乐体制 曲牌体 唱腔艺术 唱腔设计 传统美 昆剧 套数 冰勺 
王珮瑜de新戏《剑阁闻铃》
《上海戏剧》2001年第8期27-27,共1页张伟品 
王珮瑜是目前广受观众欢迎的青年京剧演员。历年来,她以扎实的传统功底、纯正的余派表演风格,在海内外赢得了大量观众。近年,王珮瑜进入了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进一步深造,在张学津、朱秉谦等名家的悉心传授下,其表演技巧、艺术风...
关键词:上海师范大学 演员 京剧 表演技巧 表演艺术 唱腔设计 度身定制 观众 表演风格 受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