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权

作品数:1735被引量:2030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易延友刘根菊何家弘孙长永龙宗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沉默权并非司法公正的代表
《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期16-16,共1页汶金让 
最近,随着刑诉法的再次修订,沉默权一词再次成为公众和法学专家争议的热点。大体分为两派:一为理论派,大多主张应明确这一程序权利;一为实践派,以公检法为主,不赞成沉默权入诉。
关键词:沉默权 司法公正 法学专家 程序权利 刑诉法 公检法 
浅谈我国需要建立沉默权制度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4期17-18,共2页张娜 
本文认为要在我国建立完整的刑事诉讼制度,实现刑事诉讼公平公正民主,就必须建立沉默权制度。沉默权被称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关键词:沉默权制度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司法制度 刑事司法公正 反对自我归罪 内容和要求 犯罪嫌疑人 最低标准 基本权利 国际发展 公平公正 个人利益 被告人 准则 特权 民主 国家 保护 
论“零口供”条件下的定罪与处罚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5期340-341,343,共3页杨心洁 
被告人的"口供"是刑事诉讼法中证明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之一,司法实践中存在"零口供"的情形,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司法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应当正视"零口供"和所涉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和辩诉交易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零口供 条件 定罪 被告人 与国际接轨 刑事诉讼法 犯罪嫌疑人 交易问题 司法实践 犯罪事实 沉默权 证明 证据 存在 
浅议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7期103-,共1页陆丽 
一方面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沉默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刑事案件日益增加,打击力度不够。在这种形势下,要不断加强证据意识,提高运用证据特别是间接证据的能力,深入了解和掌握证据的运用规则和技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间接证据去证明...
关键词:刑事诉讼 间接证据 运用证据 犯罪嫌疑人 证据意识 运用规则 刑事案件 实践 犯罪事实 打击力度 沉默权 证明 形势 提高 能力 理论 技能 部门 
试论沉默权制度的设立对刑讯逼供的遏制被引量:3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8期121-122,共2页陈海燕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但该现象至今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仍然相当普遍。不管刑讯逼供在现实的司法背景下是以秘密刑讯还是以变相刑讯的形式存在,都已经极大的损害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
关键词:沉默权制度 刑讯逼供 刑事司法制度 刑事司法实践 犯罪嫌疑人 社会主义 屡禁不止 法治建设 法治国家 可行性 辩护权 必要性 被告人 危害 损害 秘密 解析 基础 法律 存在 
浅析零口供规则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8期291-,共1页冯斌 郝磊 刘冰 
沉默权作为西方先进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我国以另一种方式对其引入,即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零口供规则"。这个规则可以说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一大成就,体现了我国对司法正义的尊重,也体现了我国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护,更是我国司...
关键词:与国际接轨 零口供规则 犯罪嫌疑人 重要理念 司法制度 司法正义 司法改革 实际行为 法律思想 沉默权 西方 人权 阶段 成就 保护 
沉默权的价值权衡与制度完善——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如实回答”义务规定的修改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8期7-8,10,共3页严音莉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对追诉者的讯问和询问可以拒绝回答的权利,是国际司法准则中最低限度权利保障之一。赞成和反对沉默权的各种观点,体现了在刑事诉讼中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权衡。基于我国的现实条件,"法治稳健主义...
关键词:沉默权 价值权衡 制度完善 刑事诉讼法 如实回答 义务 犯罪嫌疑人 现实条件 稳健主义 司法准则 权利保障 打击犯罪 保障人权 追诉者 被告人 讯问 建构 观点 法治 
沉默权与打击犯罪的价值平衡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2期269-,共1页张文柱 
沉默权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沉默权作为一种制衡司法机关的手段,它同调查讯问权是直接冲突的。衡量一项刑事诉讼制度的好坏,要看它在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两个方面能否做到合理平衡。
关键词:沉默权 打击犯罪 刑事诉讼制度 犯罪嫌疑人 司法机关 人的权利 惩罚犯罪 保护人权 讯问权 作用 手段 平衡 调查 冲突 被告 保障 
将沉默权制度引入我国法制之刍议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70-,共1页詹德文 
本文从沉默权的溯源与沿革出发,对西方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讨论,并在考量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主要争议的基础上,试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讨论了沉默权制度引入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在调整的前提下,引入沉默权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沉默权制度 法制 价值取向 必要性 争议 西方 建议 基础 调整 
刑讯逼供防治对策分析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5期130-,共1页李睿 
要有效防治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尽快构建沉默权制度,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行举证责任制度倒置,确立律师刑讯中的在场权,建立和完善监督查处机制。
关键词:刑讯逼供 防治 证据排除规则 举证责任制度 沉默权制度 在场权 律师 机制 构建 督查 倒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