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罪

作品数:46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肖中华徐藩周洪波杨丹李黎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经营者》《法治与社会》《财经》《中国检察官》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刑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认缴制下抽逃出资罪的重新理解被引量:1
《社会科学动态》2022年第2期86-91,共6页陈月坤 
2013年通过的《公司法》修正案降低了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实现了从实缴制到认缴制的转变,前置性法律的修改引发了有关废除和修正抽逃出资罪的讨论。然而,认缴制下资本在《公司法》中的法律意义、原则并未改变,并未架空抽逃出资罪的构...
关键词:抽逃出资罪 认缴制 《公司法》 公司资本 
空手套白狼的法人栽了!
《金融经济》2018年第8期62-63,共2页钱俊皓 
所谓空手套白狼,是指公司依法成立,之后便抽逃注册资金,再之后以这个空壳公司与人签订协议,骗取他人的保证金.这种事,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是违法犯罪的,迟早都要被绳之以法的.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仍然有人心存侥幸.前不久,浙江就发生了这...
关键词:手套 法人 空壳公司 合同诈骗罪 抽逃出资罪 注册资金 签订协议 违法犯罪 
基于法律解释视角的抽逃出资罪法律责任探析
《中外企业家》2017年第9期134-136,共3页王智嵬 
新修订的《公司法》推进了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进程,将过去实施多年的注册资本“实缴”改为“认缴”.这一注册资本领域的改革引发了对抽逃注册资金罪存废的广泛讨论,对此学界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从从逃出资罪设立的正当性和应然属性...
关键词:抽逃出资罪 法律责任 法律解释 公司注册资本 改革进程 《公司法》 登记制度 注册资金 
论抽逃出资罪的认定
《现代商业》2015年第36期179-180,共2页孙力 
抽逃出资罪不仅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权益,而且侵犯了国家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既要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承担刑事责任。在新《公司法》颁布实施后,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公司法》允许股东、发起人之间自主约定出资方式、...
关键词:抽逃出资 犯罪构成 犯罪认定 
论抽逃出资罪存在的必要性及重构被引量:1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39-42,共4页党秀贤 
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后,废除抽逃出资罪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明确公司法修改后刑法中的抽逃出资罪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这必将...
关键词:抽逃出资 资本制度 认缴登记制 刑法谦抑性 
热词·点评
《方圆》2012年第23期39-39,共1页
佛门反腐 近日,湖南娄底天籁寺前任住持圆通法师腐败案被媒体曝光,引发网络热议。两年前,圆通法师曾因挪用资金罪、重婚罪、职务侵占罪和抽逃出资罪等四宗罪,被娄底市娄星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今年10月8日,国家宗教事务...
关键词:挪用资金罪 抽逃出资罪 职务侵占罪 有期徒刑 宗教事务 娄底市 腐败案 重婚罪 
公司资本制度变革中的刑法保障被引量:18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4-99,共6页肖中华 徐藩 
2005年我国修订的《公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方面进行了大幅改革,顺应了当代公司资本制度缓和化改革的国际潮流,公司资本制度的刑法保护与公司法的衔接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原有犯罪的设置在新公司资本形成制度的框架内,逐渐失去其原有...
关键词:公司犯罪 公司资本制度 虚报注册资本罪 虚假出资罪 抽逃出资罪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罪、抽逃出资罪的区别
《中国检察官》2012年第10期52-53,共2页石晶 
一、基本案情2005年。夏某欲成立一家专做成品油买卖的公司,并建议胡某、樊某以及另一名同乡杨某出资加入,作为公司的股东.公司注册的具体事宜由夏某负责。同年12月6日.夏某注册成立了XX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源公司)。经...
关键词:虚报注册资本罪 虚假出资罪 抽逃出资罪 公司注册 能源公司 能源销售 成品油 股东 
中国贷款诈骗第一案始末
《法治与社会》2011年第8期42-44,共3页孔令泉 
百余家空壳企业相互担保,诈骗贷款,杭州市10多家银行被骗,金额高达13亿余元。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监管失控外,不排除内外勾结的嫌疑。坐落在杭州市凤起路上的之俊大厦如今巳物是人非,这座靠近西湖的25层写字楼寸土寸金。这里曾是一个人...
关键词:贷款诈骗罪 偷越国(边)境罪 中国 中级人民法院 抽逃出资罪 杭州市 空壳企业 银行界 
抽逃出资罪探疑
《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4期24-25,共2页金忠山 
抽逃出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仍较常见,在认定抽逃出资罪时,关于该罪的客体、犯罪对象、"双重身份"股东等方面仍有探讨的必要。本文就上述几个疑难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抽逃出资罪 认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