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风险

作品数:732被引量:2337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小鹰陈今王琰余毅陈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医学信息导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提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防治方案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4年第9期8-8,共1页王蕾 赵文博 
本刊讯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在JAMA Neurology上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tirofiban on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schemic strok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该随机对照研...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替罗非班 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风险 颅内出血 
中西医结合,麝香保心丸为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护航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第11期22-22,共1页季福绥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及生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使得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乃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 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治疗 出血风险 中西医结合 二级预防 
中国冠心病治疗临床研究:成就、现状和未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24期18-18,共1页韩雅玲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 
冠心病抗栓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抗血小板治疗由于能够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接受支架置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管理的基石(IA)。抗栓强度的增高能够减少患者缺血...
关键词:不良心血管事件 抗栓治疗 冠心病治疗 支架内血栓 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风险 缺血事件 药物临床研究 
直接口服抗凝药增加肾病患者出血风险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年第15期11-11,共1页牛艳红(摘译) 
美国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对于慢性肾脏病(CKD)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DOAC)预防卒中的获益与华法林相似,但出血风险更高。
关键词:口服抗凝药 肾病患者 风险 出血 心房颤动 慢性肾脏病 华法林 
阿司匹林增加创伤患者颅内出血风险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年第24期8-8,共1页
在2016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对于创伤后需抗凝治疗的患者,相较于其他抗凝方法,使用阿司匹林者颅内出血风险增加。尽管颅内出血风险增加,但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促凝逆转治疗的可能性明显低...
关键词:发生风险 颅内出血 创伤患者 阿司匹林 抗凝治疗 多中心研究 创伤外科 抗凝方法 
降低PCI术后出血风险的个体化治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1年第16期8-8,共1页张恒 郑哲(审校) 
来自密苏里大学的JohnSpertus教授发表了题为“患者层面的决策: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风险的个体化治疗”的演讲,提出将患者人群按循证医学依据分层以应对出血风险的理念,即通过参考不同指标,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风...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 术后出血 风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循证医学 治疗方式 患者 
idraparinux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有出血风险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8年第8期9-9,共1页张润峰(摘译) 
维生素K拮抗剂是当前对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标准预防性治疗用药,要求常规监测和剂量调整,而激活X因子抑制剂idraparinux无需常规监测和剂量调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研究人员比较了idraparinux和维生素K拮抗剂的疗效和安全...
关键词:房颤患者 预防性 栓塞事件 维生素K拮抗剂 风险 出血 血栓 LANCET 
微脑缺血标志物提示卒中溶栓治疗具出血风险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年第21期8-8,共1页
MR卒中研究的研究人员报告,如果MR显示脑白质缺血,提示患者脑内出血风险可能增加,在卒中症状出现后的前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是不适当的。
关键词:溶栓治疗 脑内出血 脑缺血 卒中 风险 标志物 研究人员 白质缺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