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通商

作品数:109被引量:10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廖声丰徐映奇王华锋冷东邢甲志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岭南文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非遗视野下的海贸遗珍被引量:2
《岭南文史》2017年第2期18-23,共6页黄艳 
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尤其是清代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政策时期,广州成为全球化贸易的中心地。繁盛的海上贸易不仅带来了财富,更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产生了一批中西交融的外销工艺,比如流传至今的广彩、广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环境 全球化贸易 港口城市 对外贸易 一口通商 海上贸易 中西交融 
一口通商时期的虎门炮台被引量:2
《岭南文史》2016年第2期26-29,共4页黄利平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广州黄埔港水道出口的虎门,成为黄埔港和粤海关的天然屏障和设置控制的最佳地点。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前后开始实行开海贸易,设市江浙闽粤四海关负责外贸事务。
关键词:一口通商 “海上丝绸之路” 炮台 粤海关 出口 港口 地点 贸易 
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美贸易——兼论广州“一口通商”的始发港地位被引量:3
《岭南文史》2014年第2期10-16,共7页黄启臣 
一、航线开通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国家通商贸易之路,亦是和平交往和文化交流之路。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一口通商 中美贸易 始发港 广州 清代 通商贸易 西方国家 
刍论“广州十三行”到“岭南十三行”
《岭南文史》2012年第4期55-58,共4页冷东 
2010年广东省高校<广州十三行与岭南社会文化变迁研究>(10JDXM77001);2011年广州大学专项课题<海外贸易与社会变迁--以广州十三行为中心>阶段性成果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政府停止其他海关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职能,只保留粤海关与西方各国的对外贸易职能,通过十三行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和贸易场所[...
关键词:广州十三行 对外贸易 岭南 西方国家 清朝政府 西方各国 南京条约 一口通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