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氨比

作品数:32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颜鑫舒均杰李好管栗青兰马中州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国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晋煤明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实验厂更多>>
相关期刊:《氮肥技术》《化工设计通讯》《中氮肥》《全国煤气化技术通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联醇生产醇氨比指标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小氮肥》2016年第9期1-5,共5页景玉国 
合成氨联产甲醇是利用原料气中的CO,CO2及H2在5~25MPa压力下生产甲醇,分离甲醇后的气体经深度净化,然后进入氨合成工序生产氨。联醇工艺可降低CO变换反应和氨合成工序进口CO和CO2深度净化装置的负荷,有利于整个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关键词:联醇生产 醇氨比 企业效益 联产甲醇 CO变换反应 合成工序 CO2 深度净化 
氨系统醇氨比优化总结
《中氮肥》2012年第3期42-43,共2页栗青兰 荣耀辉 马中州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安化公司新系统原设计为年产合成氨120 kt、尿素240 kt,2010年12月引入醇烃化装置:采用湖南安淳公司设计的醇烃化精制系统,2级醇化和1级烃化,单独设计1台醇化塔用作联醇生产,以产醇为主,实现可调醇氨比的生产模式。改...
关键词:醇氨比 氨系统 优化 联醇生产 合成氨 醇烃化 精制系统 生产模式 
联醇工艺中提高醇产量的设计及探讨
《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年第9期52-55,共4页张钺 刘国安 路朝阳 孙光辉 代闯 
详细讨论了联醇工艺中温度、压力以及醇氨比与氢氮比的关系对甲醇合成的影响。针对大通化工公司现有联醇工艺,提高醇产量时推荐采用中低压二级联醇工艺,该工艺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联醇 合成 醇氨比 中低压二级联醇 
合成氨厂联醇工艺生产控制分析
《新乡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黄艳芹 
根据联醇工艺的生产特点,分析了气体组成对醇氨比调整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造气、脱硫、变换、脱碳、甲醇合成、精制和氨合成工段的控制方案。
关键词:合成氨 联醇工艺 醇氨比 生产控制 
全自热非等压醇烷化净化合成氨原料气新工艺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9年第5期37-38,共2页
“全自热非等压醇烷化净化合成氨原料气新工艺”是针对合成氨原料气净化领域,开发出的一种净化度深、便于调节醇氨比、降低合成氨综合能耗、利于环保、使用范围广,可以取代现有运行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铜洗净化工艺及运行能耗高的中压...
关键词:合成氨原料气 甲烷化工艺 原料气净化 醇氨比 等压 自热 运行能耗 科学技术 
化肥生产中联醇工艺的应用
《化肥工业》2009年第1期28-29,共2页赵麦玲 路江鸿 
介绍了联醇工艺在国内化肥工业的发展概况。对在化肥生产中影响醇氨比调整的关键因素,即氢氮比、原料气和变换气中CO含量、气体净化、催化剂使用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调整控制方案。
关键词:联醇 醇氨比 调控方案 
被忽视的合成氨催化剂毒物
《小氮肥》2009年第1期25-26,共2页易桂和 
关键词:合成氨催化剂 催化剂毒物 联醇生产 合成氨系统 醇氨比 毒害作用 化肥企业 气体净化 
选择醇氨比时原料气组分控制的估算
《小氮肥》2008年第10期10-12,共3页丁会丛 杨得一 
关键词:原料气 醇氨比 组分控制 估算 联醇生产 生产平衡 经济运行效益 甲醇合成 
对联醇生产的几点看法
《安徽化工》2008年第B11期72-73,共2页李家国 
涡阳化肥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进行了联醇生产。2002年以来,公司遵照“先醇后氨,以化养肥”的思路,快速发展联醇生产能力,走出一条大醇氨比的生产路子,同时在多年的生产中对联醇生产有了渐进的认识。
关键词:联醇生产 生产能力 醇氨比 化肥厂 
高醇氨比技改的净化技术选择问题
《氮肥技术》2007年第5期13-15,54,共4页徐京磐 
主要叙述了氨厂高醇氨比技改的背景,及与其配置的净化技术如何选择。
关键词:高醇氨比 技改 净化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