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案

作品数:36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郭胜陈新宇李汇群马东玉赵玉琦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地名》《紫禁城》《文物鉴定与鉴赏》《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晚清“刺马案”
《民间故事选刊》2023年第24期34-37,共4页卓恬 
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众目之下,被人用匕首捕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的街头。
关键词:两江总督 江苏南京 马新贻 晚清 
晚清四大奇案之首,疑窦重重的“刺马案”
《民间传奇故事》2023年第17期80-81,共2页卓恬 
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众目滕之下,被人用匕首捅死于江宁(江苏南京)的街头。消息一出,顿时震撼了整个江宁城,要知道这两江总督可不是什么小官职。
关键词:两江总督 江苏南京 马新贻 晚清 
“刺马案”何以成了晚清奇案
《文史博览》2022年第11期57-59,共3页李超平 
作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是指发生于同治九年(1870)七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凶手张汶祥刺杀一案。它之所以成为奇案,首先在于慈禧问曾国藩:“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再是李鸿章在复曾国藩信中说:“毅山近事奇绝,亦向来所...
关键词:两江总督 马新贻 李鸿章 晚清 张汶 曾国藩 
温故“刺马案”
《书屋》2019年第11期89-92,共4页李俭 
同治九年(1870)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清朝一代“名臣”马新贻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将以千古疑云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马新贻(1821-1870),字谷山,号燕门,山东曹州(今菏泽)人。其二十七岁中进士,咸丰三年(1853),任合肥知县时随钦差大臣袁甲三...
关键词:咸丰三年 马新贻 名臣 太平军 庐州 钦差大臣 
温故“刺马”案
《美文(上半月)》2019年第10期30-34,共5页李俭 
同治九年(1870)农历7月26日,清朝一代'名臣'马新贻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将以千古疑云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马新贻(1821—1870),字谷山,号燕门,山东曹州(今荷泽)人。其二十七岁中进士,咸丰三年(1853),任合肥知县时随钦差大臣袁甲三平太平...
关键词:马新贻 曾国藩 刺马案 
清末刺马案:清代刑事司法实践的合理性指向
《法律适用》2019年第20期120-129,共10页刘盈辛 
中国传统司法常常被描述为实质非理性的"卡迪司法",认为中国传统司法制度超越形式要求而追求实质化的处理结果,充满不确定性与非理性因素。然而,以发生在清末的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一案为例,可以看出在清代刑事司法实践中,即使是这样一...
关键词:卡迪司法 刺马案 清代刑事司法实践 理性 
刺马案:为何慈禧不处置真凶?
《民间传奇故事》2019年第15期88-89,共2页
马新贻的死,是一个政治悲剧,他只是这场政治格局中的一个棋子而已。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发生了无数的奇案,这其中有四件奇案,惊动了朝野上下,牵涉其中的人数不胜数。而刺马案又居这四件奇案之首,因为这件案子牵涉到的人数最广,影响最深,...
关键词:刺马案 政治悲剧 马新贻 
从“刺马案”到《投名状》——由历史到文学的转折被引量:3
《浙江学刊》2018年第4期155-171,共17页林保淳 
"刺马"案发生于1870年8月22日,时任两江总督的马新贻,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刺客张汶详刺杀而亡,张汶详则当场就逮。事件发生后,朝野震惊,迅即展开审讯工作。这起案件,官方以"挟嫌报复"定谳,但人心未惬,众议汹汹,传言纷起,渔色负友、通回卖...
关键词:刺马 马新贻 张汶详 《投名状》 湘军 
晚清司法运作实态之试析——以刺马案为例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6期60-61,共2页袁昭昭 
从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到清朝乾隆时出台的最后一部法典《大清律例》,中华法系已历经两千多年。目前已有学者对我国古代司法行政体制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司法在实际运作中的情况考察相对较少,特别是以个...
关键词:晚清 司法运作 刺马案 
行刺与磕头:解密晚清刺马案疑云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8年第9期42-43,共2页刘刚 李冬君 
1870年(同治九年),上任不到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刺客下手的地方,居然就是两江总督的阅兵场,而且如入无人之境般走向两江总督,没人拦一下,没人问一下,就让刺客下手了。
关键词:晚清 解密 两江总督 马新贻 刺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