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临界堆

作品数:50被引量:12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吴宜灿柏云清汪卫华郑善良黄群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技术通讯》《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子核物理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核科学与工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ADS次临界堆堆芯功率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1
《核科学与工程》2021年第2期211-217,共7页刘依诺 胡杨 李楚豪 梁乐华 惠天宇 曾文杰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20JJ5469);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资助(18B259);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S202010555038);2019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1910555006)。
ADS次临界堆的功率控制与临界堆有本质的不同,临界堆大多以控制棒为控制手段来调节功率,而ADS次临界堆以控制棒和外中子源作为控制手段来调节功率。因此ADS系统的控制更为复杂且具有特殊性,有必要确定ADS次临界堆的控制策略。将控制棒...
关键词:ADS次临界堆 堆芯功率控制 控制棒 外中子源 
铅铋冷却的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的燃耗分析被引量:2
《核科学与工程》2014年第1期67-72,共6页熊鑫 杨永伟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资助(20091081263)
对热功率800MW,加速器质子能量600MeV的铅铋合金冷却的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进行了物理特性上的研究和堆芯设计。利用清华大学核研院自主开发的耦合MCNPX2.1.5和ORIGEN2.1的三维燃耗程序COUPLE 2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栅径比以...
关键词:铅铋冷却 嬗变 燃耗 次临界系统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换料系统概念设计与分析
《核科学与工程》2014年第1期86-90,共5页姚曦 宋勇 汪卫华 柏云清 FDS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瞬态安全过程与影响机理研究"(9102600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前期研究"(KJCX2-YW-N3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DS嬗变系统"项目(XDA03040000)
以中国铅基合金冷却示范堆(一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为原型,针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的特点,开展了换料系统的概念结构设计和换料流程设计,解决了加速器质子束管阻碍换料系统运动的难题,通过分析换料系统结构设计特点,证明了换料系统具...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 次临界堆 换料系统 概念设计 
加速器驱动核废料嬗变次临界堆中子学初步设计分析被引量:2
《核科学与工程》2013年第2期180-185,共6页陈忠 蒋洁琼 王明煌 曾勤 柏云清 吴宜灿 FDS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No.910260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XDA03040000;XDA03040100)
针对铅合金冷却加速器驱动核废料嬗变次临界堆ADS-NWT,以次锕系核素(MA)嬗变性能为评价指标,开展了ADS-NWT中子学初步设计分析。设计采用液态铅铋作为冷却剂,选择超铀弥散金属燃料,使用大型集成中子学计算分析系统VisualBUS和混合评价...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 嬗变 中子学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第一壁材料辐照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核科学与工程》2007年第2期147-151,共5页邹俊 黄群英 罗乐 许德政 曾勤 陈明亮 吴宜灿 
介绍了中子对材料的辐照损伤原理及化合物原子平均离位(DPA)截面计算方法;使用辐照损伤计算程序SPECTER计算了聚变驱动次临界堆(FDS-I)第一壁材料CLAM钢的辐照损伤参数,并将CLAM钢的辐照损伤计算结果与相同条件下316SS、SiC等聚变堆结...
关键词:辐照损伤 FDS-ⅠDPA 第一壁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输运燃耗计算二维效应分析研究被引量:1
《核科学与工程》2006年第2期178-182,共5页蒋洁琼 刘海波 李静惊 郑善良 许德政 罗乐 吴宜灿 
使用多功能中子学程序系统VisualBUS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进行二维输运燃耗计算,分别使用与一维计算模型相同的材料份额、相同的初装质量和相同的初始keff三种情况与一维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在相同材料体积份额...
关键词:聚变驱动 次临界 燃耗 二维 
ADS原理验证装置快热耦合次临界堆设计被引量:1
《核科学与工程》2006年第1期63-66,56,共5页于涛 史永谦 夏普 廖义香 鲜文平 胡彩荣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G1999022602)
作为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原理验证装置“启明星”一号的次临界驱动堆,堆芯采用快- 热耦合方式组成,由天然金属铀组成快中子能谱区能有效地嬗变锕系元素(MA),低浓铀元件组成热中子能谱区能有效地嬗变裂变产物(FP)。使用MCNP程序...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的洁净核能系统 原理验证装置 次临界驱动堆 快热耦合 
基于最小化发电成本的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参数优化分析被引量:1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4期356-365,311,共11页黄德所 吴宜灿 胡丽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 175 0 6 8)
利用自主发展的聚变驱动次临界堆 (FDS)系统分析软件SYSCODE ,通过遗传算法求解以最小化发电成本为目标函数 ,以聚变功率、中子壁负载、安全因子和包层平均热功率密度限等为约束条件的最优化模型 ,得到FDS的包层能量增益因子 (Qb) ,等...
关键词:次临界堆 聚变驱动 包层 能量增益 FDS 等离子体 热功率 因子 平均 定值 
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和氦气流道优化分析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4期377-381,共5页陈红丽 汪卫华 王红艳 柏云清 吴宜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9385 0 0 4 ;19985 0 0 4 ;10 175 0 6 7;10 175 0 6 8;10 375 0 6 7)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
在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初步设计基础上 ,对第一壁结构尺寸和氦气流道形状进行优化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第一壁结构进行应力数值模拟 ,在满足结构应力及部件可靠性的前提下 ,给出最佳优化方案。
关键词: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聚变 氦气 初步设计 优化方案 气流 优化分析 基础 结构应力 
核科学与工程第24卷2004年总目次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4期382-388,共7页
关键词:次临界堆 核科学与工程 包层 目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