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临界系统

作品数:148被引量:42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校丰史永谦郭玉辉谢仲生吴宏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用嬗变核燃料研究进展分析
《材料导报》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于锐 顾龙 姚存峰 张璐 王冠 郭亮 吴金德 姜韦 李金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122512)。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ADS)是乏燃料安全处理处置关键瓶颈问题的优秀解决方案,而开发适用于该系统的嬗变核燃料正是ADS研发的关键任务之一。然而由于嬗变对象次锕系元素的固有特殊性质、嬗变燃...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嬗变核燃料 次锕系元素 氧化物弥散型燃料 氮化物燃料 金属燃料 
基于多级级联BP神经网络的加速器束流轨道预测被引量:1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年第12期56-64,共9页曹子耕 严春满 杨旭辉 郭玉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704900);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类(XDB25030103);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类项目(23YFGA0013)。
加速器束流轨道校正对于加速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确预测加速器束流轨道的变化对于实现束流自动化校准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束流轨道变化的准确预测,可以为调整加速器控制参数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束流的精确控制和...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中等能量传输段 级联网络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束流轨道预测 
ADS散裂靶与次临界堆的耦合传热研究
《原子核物理评论》2023年第4期651-659,共9页宋健 贾欢 蔡汉杰 张勋超 何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805253)。
对ADS液态铅铋靶与铅基次临界堆之间进行了热耦合,研究了在靶堆间是否加入阻热层、阻热层的热导率和厚度、加入气体阻热层时气体的压力对靶堆间热流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阻热层可以减少耦合后靶堆间的热流量,气体阻热层有显著降低热...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液态铅铋散裂靶 液态铅铋反应堆 热耦合 气体阻热层 
基于遗传-PID算法的CiADS束流强度控制研究及其DCS实现
《原子核物理评论》2023年第3期472-477,共6页党世武 黎鑫鑫 崔文娟 马雯静 周德泰 贺智勇 尹凯 顾锐锋 牛海华 
在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里,束流强度的自动控制非常重要。本工作研究了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束流强度的比例-积分-微分(PID)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实现。设计了优化的遗传算法来提取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的遗传算法将PID控制参数用...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束流强度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分布式控制系统 
北京大学射频四极场加速器研究及创新实践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3年第9期1026-1035,共10页陆元荣 颜学庆 王智 朱昆 郭之虞 方家驯 陈佳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55001,10605003,10935002,11079001,11105009,11875080)资助。
北京大学射频四极场(radio frequency quadruple,RFQ)加速器课题组在陈佳洱院士带领下,先后于1994、1999年提出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重离子整体分离环300 keV N^(+)和1 Me V O^(+) RFQ加速器;为提高离子的加速效率,提出分离作用RFQ加速器...
关键词:整体分离环 射频四极场加速器 四杆型 四翼型 开窗四翼型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脉冲源法测量次临界系统裂变衰减特性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计算物理》2022年第3期261-267,共7页高屹 佘若谷 徐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705012)资助项目。
针对点堆动力学理论解释脉冲源法测试原理时存在的问题,基于无源中子输运方程分析次临界系统总中子数、泄漏γ射线计数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理论分析表明:脉冲中子源作用结束后(无源条件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泄漏γ射线计数率和总中子...
关键词:脉冲源法 裂变衰减 瞬发中子衰减时间常数 次临界系统 中子诊断次临界实验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堆芯功率的自抗扰控制被引量:2
《动力工程学报》2022年第3期242-248,共7页郭伟 石波 张益林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自抗扰控制(ADRC)技术的加速度驱动次临界系统控制(ADS)堆芯功率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带外源的中子动力学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搭建ADS堆芯系统非线性模型,利用微小摄动理论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双输入双输出传...
关键词:反应堆堆芯 次临界系统 非线性模型 自抗扰控制 
ADS堆功率控制研究及其在DCS系统的实施被引量:2
《原子核物理评论》2022年第1期121-126,共6页尹凯 马雯静 崔文娟 党世武 黎鑫鑫 贺智勇 段利敏 侯忆铠 
研究了基于加速器束流强度调节来控制中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次临界堆功率的方法。束流强度的调节是通过比较堆功率的测量值和设定值,由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自动控制可调光阑的孔径大小完成的。为了评估所提出的自动...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功率控制 束流强度 分布式控制系统 
含反射层的深次临界系统k-α迭代计算方法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年第S01期52-58,共7页张华阳 衷斌 沈华韵 李金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405009,11771051,11705012)。
瞬发中子时间常数α本征值能定量描述核装置内中子的时间渐进行为,对动态实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k-α迭代法是常用的α本征值计算方法,但在含反射层或慢化剂的深次临界系统经中常计算失败。本文分析k-α迭代法在含反射层的深次临界系统...
关键词:α本征值 k-α迭代 中子输运 次临界系统 
一种用于C-ADS低能束流传输线束流强度控制的新型可调限束光阑被引量:3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年第5期85-91,共7页牛海华 李有堂 何源 张斌 王志军 陈伟龙 袁辰彰 贾欢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DA21010202)。
为了实现超导直线加速器束流强度的连续可调,并满足加速器在线稳定可靠运行,针对我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C-ADS)低能束流传输线(LEBT)的束流强度调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调限束光阑。可调限束光阑采用两个相对旋转的镜像对称转芯,转...
关键词:可调光阑 束流调试 低能束流传输线 中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