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箭炉

作品数:157被引量:37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石硕赵艾东赵心愚陈志刚刘正刚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打箭炉厅同知王梦庚和他的“康巴两草”
《西藏研究》2024年第2期102-111,158,159,共12页焦虎三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重点项目“清代早期康藏地区‘咏藏诗'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KBYL2022A002)阶段性成果。
清代是我国古代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创作与发展的高峰,作者与作品数量众多。道光年间打箭炉同知王梦庚是清中期诗词类藏学汉文文献创作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作品众多,特色鲜明,其《冰壶山房诗钞》刊刻于道光九年,收录有《道坞纪程草》《鱼...
关键词:清代涉藏诗 王梦庚 《冰壶山房诗钞》 打箭炉 
传说与历史记忆:主体人群与边疆人群如何“与共”?——从“庄蹻王滇”和“打箭炉”说起
《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3年第10期64-70,共7页石硕 
文章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历史上当主体人群与边疆人群之间出现大规模交往交流时,二者必然需要“与共”,需要构建彼此的关联性。在此情形下,人们往往选择和利用传说来塑造共同历史记忆、共同符号。这些传...
关键词:“与共” 传说 历史记忆 庄蹻王滇 打箭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难忘的康定之行
《艺术品鉴》2023年第9期68-71,共4页叶浅予 
从1940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叶浅予先生基本活动在西南的大后方。1945年在成都庆祝抗战胜利之后,叶浅予先生与妻子戴爱莲及好友摄影家庄学本共同赴西康采风。这期间,他采集并收获了大量的人物素材和地貌风情,留下了大批速写手稿作品。回...
关键词:叶浅予 打箭炉 戴爱莲 生活用品 庄学本 时间顺序 康定 川康 
第一位在西方出书介绍藏族文化的藏族女性——仁青拉姆
《中国西藏》2022年第3期74-77,共4页党新凯(文/图) 
1926年,一位出生在四川康定的25岁藏族女子在英国伦敦出版《藏族风俗文化》一书,成为第一位在西方用英文介绍藏族文化的藏族女性,这为全世界了解中国藏民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从土司家千金到外交官妻子新都桥,藏语“让昂卡”,辖属于...
关键词:半农半牧地区 四川康定 风俗文化 藏族女性 打箭炉 木雅藏族 汉藏民族 自然环境 
时光深处的痛
《芒种》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李贵平 
一代代姜家人前赴后继,将醇香边茶运往康藏高原,在茫茫雪域踩踏出一条汉藏商贸往来的崎岖之路……姜家大院,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罕见保存完好的清代豪宅遗址。这座苦撑于现代建筑群之间的老院子,铭刻着一代茶商巨子前赴后继的甘苦记忆,承...
关键词:打箭炉 刘文辉 桂花树 川藏线 
渡口魂(长篇小说节选)
《青海湖》2019年第12期3-20,3,共18页阿琼 
据说直本·罗文雍中是这样吸上旱烟的。从云南、雅安过来的赶茶马帮的锅头、驮夫来到打箭炉,再到渡口,去欠多,去拉萨,都是手一杆,腰一囊。罗文雍仲在渡口看见,问抽旱烟有什么好处,这些人告诉他好处多,云南和四川马帮走得都是高山峻岭,...
关键词:蚊虫叮咬 打箭炉 罗文 高山峻岭 四姑娘山 马帮 瘴气 湿气 
野饕食话
《贡嘎山(汉文版)》2017年第4期44-46,共3页龚伯勋 
多年行走康巴,也食遍康巴。其地号称雪域,则自有雪域之味道。山野江头,物产丰富,靠山吃山,依水吃水,总有享不尽的美味佳肴。年届耄耋,舌尖所历依旧回味无穷。故以《野饕食话》为题,对山野食事略记一二。康定的'油大行'甭看康定只是大山...
关键词:牛尾汤 康定县 打箭炉 李师傅 
郭达山的传说
《贡嘎山(汉文版)》2016年第4期50-51,共2页包正富 
郭达山,康定人每天都要看到的山。我每次面对郭达山,总时要联想起郭达神箭、郭达将军以及郭达停云的传说。关于郭达神箭。传说当年诸葛亮与吐蕃签订边界条约时说:"我射一箭,箭落在哪里,边界就划在哪里。"吐蕃使者想:"这箭能射多远呢?"...
关键词:郭达山 藏汉 边界条约 和平安宁 云中 多吉 打箭炉 西泽 仙女峰 上射 
两个梦
《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21期7-9,共3页蔡骏 
蒲松龄的晚年,习惯于在他那破旧的聊斋外摆两把椅子、一张桌子,准备一壶热茶,款待过往的路人。然后就与他们聊天,请他们说故事。于是,每天只要听一个故事,他的那本《聊斋志异》便可交付书局出版了。那天他刚把书稿送走,见到一个衣着华丽...
关键词:聊斋志异 对我说 三十岁 天葬场 打箭炉 意林 《一千零一夜》 酥油灯 山东安丘 过官 
两个梦
《意林》2012年第15期20-21,共2页蔡骏 
蒲松龄老先生的晚年,习惯于在他那破旧的聊斋外,摆两张椅子,一张桌子,准备一壶热茶,款待过往的路人。然后就与他们聊天,请他们说故事。于是,每天只要听一个故事,他的那本《聊斋志异》便可交付书局出版了。那天他刚把书稿送走,这时他见...
关键词:聊斋志异 对我说 三十岁 天葬场 打箭炉 《一千零一夜》 酥油灯 山东安丘 蔡骏 过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