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壳生长

作品数:18被引量:123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肖庆辉邱瑞照洪大卫邓晋福韩宝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质通报》《地质科学》《地球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共和盆地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启示
《地质通报》2024年第6期1004-1020,共17页艾尼卡尔·艾克帕尔 陈岳龙 梁乾坤 康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祁连造山带中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及其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批准号:41473015)。
为揭示青海共和盆地沉积源区构造活动和地壳演化历史,应用LA-MC-ICP-MS技术,对共和盆地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得出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5组:309~172 Ma、471~368 Ma、943~737 Ma、236...
关键词:共和盆地 碎屑锆石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大陆地壳生长 
如何限定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过程?被引量:1
《地球科学》2022年第10期3787-3788,共2页吴元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2130307).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独特的行星,以演化出具有大洋和大陆双地壳组成为基本特征.其中大洋地壳分布在低洼地区,具有薄层且均一的玄武质成分;而大陆地壳则普遍分布在相对高海拔地区,厚度大、成分变化大且总体具有安山质成分(Rudnick and Gao,2...
关键词:大陆地壳 碎屑锆石 变沉积岩 大洋地壳 安山质 地壳物质 地球科学领域 玄武质 
洋内弧和陆缘弧体系中的大陆地壳生长:与太古宙体系的类比被引量: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年第10期1966-2001,共36页Timothy KUSKY 王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55213、41890834、41888101、41961144020、42072228、41602234);教育部111引智计划项目(编号:BP0719022);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编号:QYZDY-SSWDQC017);科技部MOST特别资助项目(编号:MSF-GPMR0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GPMR201704)资助。
地球陆壳的生长和再循环贯穿汇聚板块边缘的增生造山过程.太古宙陆壳生长主要发生在洋内弧和陆缘弧体系.在弧系统中,大洋岩石圈俯冲到更深的地幔深处,并可与其上覆沉积层序一起被俯冲刮削下来形成增生楔.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与上覆地幔楔...
关键词:大洋弧 大陆弧 增生造山带 太古宙 陆壳生长 
吉林中部后倒木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对中亚造山带东部元古宙大陆地壳生长的启示被引量:4
《岩石学报》2021年第7期2051-2072,共22页张立仕 孙丰月 钱烨 张雅静 王力 王琳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1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060)联合资助。
中亚造山带属于地球上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其中之一,中亚造山带东部正是我国东北地区,而该地区的地壳增长时间与地壳增长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中亚造山带东部后倒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岩石...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 地壳生长 后倒木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俯冲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被引量:11
《地球科学》2019年第4期1128-1142,共15页马超 汤艳杰 英基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725014;41688103)
大陆地壳的起源、生长和改造一直都是国际地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体现在陆壳增生的方式和速率上.为了探讨大陆地壳的生长方式,简要综述了俯冲带及其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研究成果.俯冲带可划分为洋洋...
关键词:俯冲带 岩浆弧 岩浆作用 大陆地壳 地壳生长 构造 岩石学 
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杂岩组成及演化被引量:35
《岩石学报》2018年第4期999-1018,共20页第五春荣 刘祥 孙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188;41421002;41272004);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联合资助
太华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其组成复杂,记录了几乎所有早前寒武纪各阶段重要的地质事件;此外,由于其所处特殊地理位置,研究太华杂岩对于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构造单元划分和基底拼合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科学价值。本...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 南部太古宙陆块 太华杂岩 太古宙 大陆地壳生长 
序: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与成矿
《地质科学》2017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肖文交 秦克章 郭敬辉 彭澎 
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是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地质历史上,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表现出阶段性进化特征,可以区分出4个构造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板块构造阶段,也是早期大陆地壳生长和岩石圈(克拉通)形成阶段,时代为太古宙...
关键词:大陆地壳生长 形成演化 新元古代晚期 板块构造 构造阶段 成矿 古元古代 地质历史 
鲁东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演化及大陆地壳生长被引量:7
《山东国土资源》2012年第4期8-14,共7页李洪奎 耿科 禚传源 梁太涛 陈莉 
通过对太古宙和古元古代花岗岩成分判别分析,提出了鲁东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可能分为3期,第一期为中太古代TTG组合,发育不完全;第二期为新太古代T1T2G1组合,具有贫K2O的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第三期为古元古代早期G2组合,仅具富K2O的...
关键词:花岗岩类 岩石组合类型 构造环境 陆壳成熟度 鲁东地区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识别及大陆地壳生长被引量:18
《中国地质》2010年第4期1119-1129,共11页冯艳芳 邓晋福 王世进 肖庆辉 陆松年 刘翠 崔显岳 公凡影 甄世民 贾德龙 齐钒宇 
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项目(1212010733802);东部沿江沿海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1212010610611);中国东部中生代大陆岩石圈剧变过程;动力学机制与矿产资源响应项目(1212010711814);张家口大麻坪橄榄岩底辟体及脉状苦橄岩的初步研究项目(GPMR0735)资助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
关键词:鲁西地区 花岗岩类岩石组合类型 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 构造环境与陆壳成熟度 
花岗岩类与大陆地壳生长初探——以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为例被引量:58
《中国地质》2009年第3期594-622,共29页肖庆辉 邓晋福 邱瑞照 刘勇 冯艳芳 
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113900018);国土资源部"全国重要矿产预测评价项目"(1212010733802)资助
本文主要基于东昆仑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兴蒙造山带、阿尔泰造山带、燕山造山带以及华南过铝花岗岩带等花岗岩类形成的研究成果,讨论中国大陆内几个造山带的花岗岩类形成与大陆地壳生长方式和过程,我们的初步认识是:软流圈(对流地幔)...
关键词:造山带 花岗岩类 地壳生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