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作品数:228被引量:33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胡先贵靳大勇陆建平匡天涛王单松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实用放射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年第5期764-767,771,共5页边云 高振坡 王莉 陆建平 
目的:探讨影像学方法对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BD-IPMNs)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 BD-IPMNs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 CT、MRCP、MR 三者中的1种或2种以上检查。分析病变的各种影像...
关键词: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MSCT及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被引量:8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年第12期2059-2062,共4页殷小平 冯宝 李秋平 田笑 郑亚亭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男性的胰腺囊性肿瘤,表现为低侵袭性、淋巴结转移率小和复发率低等特点,临床预后良好,因其外科治疗方法与胰腺癌明显不同,故IPMN的...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MSCT 诊断 MRI NEOPLASM 胰腺囊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率 临床预后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影像学进展被引量:3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年第9期1523-1525,共3页张倩倩(综述) 黄勇(审校) 申洪明(审校)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是胰腺最常见的囊性肿瘤[1].1982年由Ohhashi首次报道,定义为一种胰腺产生黏液的肿瘤[2].以后陆续有文献对该肿瘤进行不同的命名,如:产黏液癌、高分泌黏液癌、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等.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影像学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囊性肿瘤 黏液癌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7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年第2期327-329,共3页李仁峰 王中秋 郝楠馨 陈波 李晓生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以往多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或黏液性囊腺瘤(或癌)。其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螺旋CT薄层扫描 MRI表现 胰腺导管癌 影像学特点 胰腺囊性肿瘤 胰腺假性囊肿 黏液性囊腺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4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年第10期1469-1472,共4页余松涛 汪登斌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N患者,其中良性者8例,恶性者12例,恶性中包括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交界性肿瘤5例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癌(IPMC...
关键词: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断价值被引量:1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年第6期902-904,共3页汪勇 王叶军 葛锋铭 汪爱文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einoustumorsofthepancreas,IPMT)是来自导管乳头状肿瘤,乳头衬覆黏液细胞,引起大量黏液分泌,黏液排出不畅而引起胰管扩张的一种疾病。1982年由Ohhashi提出,1996年为WHO所...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乳头状肿瘤 量黏液分泌 黏液细胞 胰管扩张 国内外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被引量:5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年第1期-,共3页刘玉 陈克敏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一种发生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的囊性扩张为特征的肿瘤[1]。在1982年,由Ohhashid等首先报道4例分泌黏液的胰腺癌[2],在1996年,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