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

作品数:636被引量:76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樊崇义王健段启俊姚显森向朝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主与法制》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律与生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东投毒案:犯罪嫌疑人两次被判死刑后获释
《法律与生活》2019年第17期6-8,共3页赵朋乐 
2019年8月1日,山东投毒案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待了8年后被释放。此前,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对此案作出不起诉决定。此案被告人两次被判死刑,两次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两次发回重审,最终撤诉……蹊跷究竟在哪里?
关键词:疑罪从无 中级人民法院 临沂市 犯罪嫌疑人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疑点重重的千万港元换购诈骗案
《法律与生活》2018年第2期36-37,共2页王永杰 王常清 
疑罪从无、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司法的基础理念,也是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的基石。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本应疑罪从无的案件,却变为疑罪从轻的折衷结果,让人痛心疾首。下面,我们将讲述这样一起案件。
关键词:诈骗案 港元 疑罪从无 基础理念 刑事司法 无罪推定 保障人权 司法实践 
疑罪从无,原则落地尚需公众宽容
《法律与生活》2017年第5期3-3,共1页李秀平 
作为一项先进的法律原则,疑罪从无跃上“纸面”已整整20个春夏秋冬。 早在经过第一次大修后于1997年1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中,立法者便通过第126条“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
关键词:疑罪从无原则 《刑事诉讼法》 宽容 公众 落地 证据不足 法律原则 无罪判决 
死刑辩护谁够格 无罪“凶案”背后的刑辩准入制度
《法律与生活》2016年第20期10-18,共9页李云虹 李秀平 
在"疑罪从无"原则从纸面逐渐落地的背后,是刑事司法参与者的专业化。因为专业化,刑事辩护律师曹夏博的无罪辩护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的"不枉不纵"理念产生"化学"反应——一起故意杀人案由死刑改判无罪。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
关键词:刑事辩护律师 浩明 人员专业化 夏博 死刑案件 疑罪从无 故意杀人 不枉不纵 无罪辩护 分化状态 
李化伟案:见证“疑罪从有”到“疑罪从无”
《法律与生活》2015年第6期40-41,共2页王秀敏 
30年前发生在辽宁的一起杀人案让一名无辜者——被害人的丈夫被判死缓。判决执行16年后,被害人的丈夫被认定无罪获释并获国家赔偿。这个过程,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逐渐变得科学、严密的过程。
关键词:疑罪从无 刑事诉讼法 国家赔偿 无辜者 洪道德 补充侦查 无罪判决 案件经过 陈光中 侦查部门 
谁来抚慰丁云虾
《法律与生活》2014年第19期12-21,共10页李秀平 李云虹 
作为一个法治样本,念斌案的结果来之不易。这桩历时8年的案件在既无"真凶落网"、也无"亡者归来"的情况下被改判无罪,与强大的推手密切相关。这个"推手"是8年奔走呼号的念斌姐姐、堪称豪华的律师团队、强大的鉴定团队、网络上下的...
关键词:氟乙酸盐 质谱图 疑罪从无 无罪释放 死刑案件 无罪判决 赵女士 法律援助 上诉人 案件被害人 
10年前,一起刑案因“疑罪从无”定案
《法律与生活》2014年第1期44-46,共3页区倚 
浙江张氏叔侄、河南李怀亮、福清纪委爆炸案2名"主犯"……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有多起错案被纠正,有沉冤十余年的嫌疑人因"疑罪从无"重获自由。其实,早在10年前.云南省由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依据"疑罪从无"的审判理念,判决杨全高无...
关键词:“疑罪从无” 定案 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理念 无罪释放 爆炸案 嫌疑人 云南省 
论刑事二审中的疑罪从无
《法律与生活》2012年第18期58-59,共2页胡献旁 
二审程序中疑罪难以从无的原因第一,立法上的缺陷。首先,刑诉法没有规定二审程序可作出疑罪从无判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一审法院可以作出以下三种裁判:有罪判决、无罪判决和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关键词:疑罪从无 刑事二审 《刑事诉讼法》 二审程序 有罪判决 无罪判决 证据不足 刑诉法 
刑事二审中的疑罪从无原则
《法律与生活》2012年第17期58-60,共3页胡献旁 
近年来,在总结重大冤假错案的惨痛教训时都会有这么一条,即当一审判决案件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时,二审法院没有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而是选择了没完没了的发回重审。因此,确立刑事二审的疑罪从无判决是完...
关键词:刑事二审程序 疑罪从无原则 证据不足 一审判决 冤假错案 案件事实 二审法院 无罪判决 
上海一起商业秘密案再起波澜
《法律与生活》2010年第24期40-40,共1页盛学友 
2010年2月下半月,本刊报道了上海发生的一起商业秘密案。 在论证这起商业秘密刊事案时,攀崇义、陈兴良、曲新久等专家认为,由于商业秘密罪的判定涉及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规范,绝不能搞优势证据原则,必须做到排除所有合理怀疑,做到...
关键词:商业秘密罪 上海 “疑罪从无” 2010年 证据原则 合理怀疑 立法精神 陈兴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