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原则

作品数:108被引量:10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谢进杰刘文化秦宗文史志君葛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疑罪从无原则运用于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刍议
《社会科学前沿》2024年第6期430-435,共6页路贵明 
疑罪从无是现代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原则,基于其对问题学生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未来发展可能付出代价的考量将其引入学校的教育管理,立足于培育人,作为程序之上的程序,于无为处有为,以期消解教育管理者高度集中的权力体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疑罪从无原则 问题学生 教育管理 
疑罪从无原则的立法嬗变与司法适用研究被引量:2
《湖湘法学评论》2021年第1期90-101,共12页胡云腾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办案机关在既确定不了被追诉人实施了犯罪,也排除不了被追诉人实施了犯罪的情况下,应当认定被追诉人无罪的情形。疑罪从无原则是一种价值选择,进一步说是对被告人有利的价值选择。疑罪从无原则作为一种有利于...
关键词:疑罪从无原则 立法嬗变 司法适用 法治进步 
我国刑法学中疑罪从无原则的发展及适用
《楚天法治》2020年第12期67-69,共3页杨军 周悠然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的民主法治事业不断发展,各种法学理论向深层次发展,日趋完善。疑罪从无原则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黄金准则,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疑罪从有、疑罪从轻到疑罪从无,刑事司法原则得到不断修正,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
关键词:疑罪从有 疑罪从轻 疑罪从无 
疑罪从无原则在命案办理过程中的理解和适用
《中国检察官》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施金枝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制度,但命案办理过程中,疑罪从无原则贯彻与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近年来,伴随着一批冤假错案的纠正,疑罪从无原则大有从之前的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疑罪从挂,演化到当前的无疑而疑、机械司法、僵化套用印...
关键词:命案 合理怀疑 疑罪从无 原则 规则 
“疑罪从无”原则是我国的传统法律思想被引量:1
《公民与法(综合版)》2020年第1期38-39,共2页杨俊伟 
坚持疑罪从无,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彰显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中国以法治保障人权的巨大进步。坚持疑罪从无,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披露,2013年...
关键词:疑罪从无 传统法律思想 
100-1=0浓缩公平正义精髓
《瞭望》2019年第43期26-30,共5页张程程 
司法体制改革推动的速度就是和生命赛跑的速度。司法机关对于疑罪从无原则的牢牢遵循、对以审判为中心制度相关意见的认真贯彻落实、勇于及时纠错的能力担当,都让正义来得更快了。
关键词:公平正义 浓缩 司法体制改革 疑罪从无原则 司法机关 速度 审判 
见证:从疑罪从有到疑罪从无 改革开放40周年的法治成就被引量:1
《政协天地》2019年第1期22-23,共2页夏先鹏 本刊记者 
作为现代刑事司法体系的一项重要原则,疑罪从无在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伊始,囿于历史条件,疑罪从无原则并未在1979年第一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修改,汲取了无罪推定原则的...
关键词:疑罪从无 司法实践 疑罪从无原则 疑罪从有 改革开放 
“我坚信法律是公正的”
《人民司法》2018年第36期74-76,共3页周瑞平 
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大楼五楼的司法陈列与法治教育基地,有张宣判杀妻冤案被告人于英生无罪的照片。在琳琅满目的展览板上它并不醒目,但照片里的故事却见证了法治进步的风雨历程。于英生昭雪案,是重申疑罪从无原则之后安微省改判...
关键词:公正 法律 高级人民法院 疑罪从无原则 教育基地 办公大楼 安徽省 被告人 
从疑罪从无原则看我国的法治进程——以内蒙古呼格案为例
《法制博览》2018年第31期25-28,共4页王博 
疑罪从无原则是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在我国法律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法治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疑罪从无原则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着,在我国的司法实践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在立法...
关键词:疑罪从无原则 立法 司法 问题 贯彻 
论疑罪从无原则在刑事审判中的有效适用——基于陈传钧案的裁判逻辑和理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69-77,共9页拜荣静 王伟 
疑罪从无作为刑事诉讼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要求,对于被告人被控诉行为的证明标准和控诉方的证明责任均有严格限制。基于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现实差异性,法庭审判中各方的认知案情能力必须以效率、效益和公正作为价值判断,疑罪从无原则...
关键词:庭审实质化 疑罪从无 无罪推定 证据裁判原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