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国

作品数:754被引量:51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晋藩时显群邱远猷俞荣根李学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管子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韩非子的民心观及其治世理想
《管子学刊》2025年第2期69-81,共13页张华峰 
“民心政治”是中国政治思想的大传统,民心涉及两个层面:其一为政治正当性的神圣根据,其二为经验层面的民众心理。相较而言,儒家更为强调神圣根据层面的民心,韩非子则更多从经验性角度把握民心。韩非子认识到民心包含“利己心”“情感...
关键词:民心观 得民心 以法治国 治世理想 公天下 
《管子》“以法治国”思想辨析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13年第4期5-8,共4页李哲 
《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不是将法治绝对化,而是深刻认识到了法治与农业经济、德治以及法律实施的辩证关系,认为发展农业经济是法治的基础,主张"富民"是法治的前提;同时认为法治是实现德治的保证和手段,二者并不排斥;还强调公开、严格...
关键词:《管子》 以法治国 辩证关系 
《管子》之《七法》与《明法》中的治国策略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13年第2期5-7,共3页王心娟 
《管子》在《七法》和《明法》中探讨了其治国策略,明确提出了"正天下有分"、"动无非法"及"以法治国"理念。今天我们尝试着从《管子》治国策略思想本源出发,以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剖析《管子》这两篇文章中所渗透出的企业管理精髓,在管子...
关键词:《管子》 治国策略 正天下有分 动无非法 以法治国 现代企业管理 
管仲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异同论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曹绪红 
管仲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在古代中国和希腊大致同时提出了法治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倡法治反对人治。然而,由于对于法律与法治的不同理解,管仲的法治是君主用法律维护其统治的“以法治国”,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则是用良法规范社会的“依法治国”...
关键词:法治 依法治国 以法治国 
略论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06年第4期18-19,共2页马志忠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以法治国,涵及治农、治政、治军、治贪、治商工等方面,使齐国由弱变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为现代的“依法治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管仲 思想 以法治国 
《管子》法治思想析论被引量:5
《管子学刊》1999年第3期30-34,共5页王强 
重在安天下而不是 “变法”的 《管子》法治思想与秦法家多有不同。《管子》主张法治, 但不离礼、俗、德教, 构划一个充满人本关怀与实用理性的法治系统, 并开始了法家与道家、儒家的综合。因而 《管子》的法治思想具有更普遍的适用...
关键词:法治 以法治国 民本  
《管子》民为国本的法治思想被引量:2
《管子学刊》1999年第2期11-15,共5页马建红 
在学界,民本思想是儒家传统思想和民本是儒家专利的观点颇为流行,而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任法重法的法家则与民本思想无缘,其实,这种认识是欠客观、全面的。之所以如此,是我们一直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以商鞅为代表人物的秦法家,集中...
关键词:《管子》 民本思想 统治者 法治理论 以民为本 以法治国 儒家 治理国家 人性善 孟子 
发源析流 知古鉴今──齐国法治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
《管子学刊》1998年第3期88-91,共4页徐树梓 徐祥民 
由山东省法学会、中国法律思想研究会、临淄区齐文化开发领导小组联合发起、举办的齐国法治思想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5月23日至25日在淄博市临淄宾馆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6省市的31名法学界专家...
关键词:法治思想 学术讨论会 齐国 姜太公 以法治国 《晏子春秋》 学术交流 监督机制 《管子》 历史教训 
名正法备——试论《管子》的名法思想
《管子学刊》1989年第4期31-37,共7页刘培育 
《管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白心》)。“名正法备”是《管子》名法思想的最高概括,也是《管子》学说的重心所在。本文拟分名正、法备及二者关系三点来论述《管子》的名法思想。
关键词:管子 正名 法思想 君主 圣人 二者关系 以法治国 心术 立法 社会规范 
《管子》的法教统一观被引量:5
《管子学刊》1989年第3期3-5,共3页张岱年 
先秦时代,关于道德、教育与法律、刑政的关系,儒家与法家曾经有过争论。儒家宣扬“德治”,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对于法律的作用估计不足。三晋的法家如商鞅、韩非强调“法”与“势”的重要,把法治与文化学术对立起来,认为道德教育都是毫...
关键词:道德教育 管子 以法治国 先秦时代 政治思想 法家 儒家 韩非 法律 必要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