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补农

作品数:237被引量:16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郭振宗王钊辛逸高洁李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工农关系调整的路径比较与现实选择被引量:9
《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7期9-15,共7页杨国才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工农关系调整与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编号:AHSK07-08D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工农关系调整的基本路径包括"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和"以工补农",它们前后相继,但各自在缘起、历史起点、目标和实现机制上是不同的。基于我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三农"问题的现状,工农关系调整在路径选择上应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目前...
关键词:工农关系调整 路径 以工促农 以工哺农 以工补农 
乡镇企业以工补农的理论基础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2
《农业经济问题》1987年第3期42-46,共5页陈良彪 
本研究中的以工补农,是指微观经济单位内其他产业特别是工业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农产品价格补贴、扶持贫困地区等等,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使用问题,不属于以工补农的范畴。 一、产生以工补农的必然与条件 以工补...
关键词:乡镇企业 贫困地区 中国工业化 社会主义制度 国民收入 自然经济 价格补贴 平均分配 农业 理论基础 
从分配上“以工补农”转变为生产中“以工建农”
《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第3期33-35,共3页陈升 
(一) 现阶段“以工补农”主要是在分配领域中进行的,即乡村工业利润中的补农资金,大部分用于提高务农人员的收入、集体生活福利和建立公共设施,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资金所占比例较小。江苏省1978——1983年六年合计乡村企业利润用于...
关键词:农业生产 农田基本建设 公共设施 分配领域 乡村企业 江苏省 乡村工业 农业机械化 生产过程 人员分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实行“以工补农”的探索
《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第2期9-13,共5页孙颔 
实行以工补农,提倡规模经营,是确保农业全面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江苏省苏南太湖地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收到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现实意义 江苏省 重要途径 经济发达 苏南农业 农村 太湖 粮食生产 劳动力素质 
“以工补农”必须坚持被引量:1
《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8期17-19,共3页潘水 周耀中 朱华明 
“以工补农”是将乡村工业的上交利润,用于社员分配和农村各项事业的一种补充手段,是农村在特定条件下经济上实行微观调节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在江苏农村已经实行多年,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新的形势下,“以工补农”是否应该继续坚持,...
关键词:微观调节 农村 补充手段 乡村工业 乡镇工业 广大群众 江苏 形势 农田基本建设 经济实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