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传神

作品数:204被引量:6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桂奎马晓东胡丹陈聪袁龙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基础教育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世说新语》写人“玄韵”探析
《荆楚学刊》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刘泊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术语考释与谱系建构”(19ZDA247)。
作为中国第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善于以象比人、以形传神。在魏晋玄学“言意之辨”与“形神之鉴”的语境下,它不再将人物置于功利视角加以剖析品评,而是既注重立象尽意的诗性表达,又注重以形传神的画意营造,以充满诗性画感的美学...
关键词:立象尽意 以形传神 诗画 玄韵 
《红楼梦》中的休闲诗词梳理探究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2期99-99,共1页胡海燕 
《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还为小说人物塑造提供了支持,有着其独特的鉴赏魅力。基于此,本文从《红楼梦》中休闲诗词入手,将其划分为饮酒宴会诗、结社诗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休闲诗词点石成金、以形传神的艺术手...
关键词:《红楼梦》 休闲诗词 以形传神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意笔的妙用
《写作》2017年第11期50-53,共4页余国良 
意笔讲究传神写意,在写作中有很多种用法,主要的方式有:描写语言,言简意深;勾勒环境,篇外求意;摹状形象,略貌取神。如能此,就能收到以形传神、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传神写意 以形传神 言简意赅 
镜中取影 以形传神——例谈通讯、报告文学的写人要领被引量:1
《写作》2017年第9期26-28,93,共4页崔正升 
人物类通讯、报告文学以展示人物的个性风貌为核心,以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韵为目的,"意得神传,笔精形似"是其美学追求。写作时要截取一个个镜头、画面,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生动"再现"出来,让读者获得一种"如闻其声,如睹其形,如...
关键词:个性 画面 细节 
形貌背后的神骨——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X期66-66,共1页陈晓娇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外貌描写经历了从简单到形象的过程。《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虽然存在着套语和标签式描写,但基本和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人物外貌描写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人物的相貌和其内质是存...
关键词:《三国演义》 以形传神 审美思潮 
唐代乐舞诗的艺术之美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15年第12期70-70,共1页杨英华 
唐代乐舞诗是唐诗王国的奇葩,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乐舞诗创作与其它诗歌创作的不同在于,诗人在创作乐舞诗的过程中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或飞笔留白、或以声拟声、或听声类形、或以形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形,有身临其境之感。
关键词:唐代乐舞诗 艺术技巧 飞笔留白 以声拟声 听声类形 以形传神 
以形传神——演员如何建立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行动
《剧影月报》2014年第6期84-85,共2页高飞 
戏曲是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东方戏剧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种类,她同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细化特点。其中戏曲的统一性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指的是在戏剧美学处理原则上的统一。如:灯服道效化、...
关键词:戏曲创作 戏曲舞台 以形传神 舞台演出 美学原则 舞台艺术 身法 中国戏曲 唱念做打 穆桂英 
解语石榴别样红——试论古典诗词中石榴意象的多重象征意蕴被引量:1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0-22,共3页马晓东 
石榴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一意象具有美感宽容度。从其形象、体量、姿态、色彩、味道等不同的角度,石榴具有多重的象征、隐喻意义。石榴意象营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意境,深化了古典诗词自身的意象审美功能。
关键词:石榴 石榴红 象征意蕴 以形传神 
漫步泉港
《泉州文学》2013年第2期77-77,共1页张泉花 
肖厝港4号泊位在肖厝港,在4号泊位,寒冷的早上,听得见阳光碰撞大海的温暖声响。湛蓝的天空填满奋斗者的激情,我看见汹涌的潮水,大面积走近堤岸。站在肖厝港码头,谁的信念像礁石一样坚硬、安静、内敛,仿佛在浪花的冲刷与激励中,虔诚地接...
关键词:泉港 乡村生活 一朵花 肖厝 油画创作 奋斗者 丹青妙手 深藏不露 以形传神 维真 
简述苏轼诗画交融理论被引量: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年第3期21-22,共2页高娃 
诗歌创作与绘画创作所遵循的艺术规律有许多共通之处。在中国古代,较早的系统的将诗画两种创作观念结合起来的是苏轼。他提出诗画兼善,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在创作实践中彰显了其枯澹简古、传形之神的诗画风格。
关键词:苏轼 枯澹简古 以形传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