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病同治

作品数:1942被引量:5388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魏绍斌陈家旭董竞成严石林倪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异病同治”思想探析桂枝茯苓丸加减在妇科癥瘕病中的应用
《吉林中医药》2024年第11期1269-1273,共5页梁伟 贡欣 李树苗 张晓晓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发2018-4-4204)。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卵巢囊肿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症状各有不同,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其共同的病因病机,同属于“癥瘕”范畴。这与“异病同治”的思想内涵高度契合,即“疾病不同,病机相同”。桂枝...
关键词:异病同治 桂枝茯苓丸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 卵巢囊肿 
基于“以证统病”探讨抽动障碍及其共患病的辨治思路
《现代中医临床》2024年第5期1-4,26,共5页张雯 赵艾婧 余斯雅 崔霞 王素梅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素梅名医传承工作站(No.2022-SZ-C-89);王素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No.京中医科字[2021]169号)。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共患病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在中医整体思想的指导下,以证统病,异病同治,强调脾虚肝旺的核心病机,在整体...
关键词:抽动障碍 共患病 以证统病 异病同治 脾虚肝旺 
基于“滞、郁、虚、瘀”理论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胃异病同治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年第19期2705-2709,共5页班彦然 方霜霜 张涛 钟卓泰 王倩影 杨洋 魏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507001-09);中医药防治消化道癌前疾病传承与创新团队(ZYYCXTD-C-202210);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自主选题专项课题(WJYY-ZZXT-2023-15)。
本文旨在以中医“病证结合”思想为指导,以“滞、郁、虚、瘀”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机关键,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胃部不同疾病异病同治的辨治思路;同时通过不同疾病宏观病症(证)与微观征象相结合的模式,全面阐释“病证结合”的诊断思维模...
关键词:病证结合 异病同治 胃部疾病 滞、郁、虚、瘀 调枢通胃 
湿热证诊疗的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1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9期4793-4798,共6页方俐晖 张佳琪 唐旭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81830118);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脾胃病学科传承创新团队(No.CI2021B005)。
湿热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文章对湿热证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现代病理机制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湿热证与基因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免疫及炎症、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生态系统等角度总结其发病机制,并从经...
关键词:湿热证 中医诊疗 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 代谢组学 微生态系统 异病同治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渴络欣胶囊“异病同治”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机制
《中医临床研究》2024年第26期1-8,共8页范晓旭 姜斯佳 华姞安 冯颖童 沈奕玮 王祯 王景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403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渴络欣胶囊“异病同治”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药物的化合物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NCBI、OMIM和DisGeNET...
关键词:渴络欣胶囊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基于“相火理论”的潜阳封髓丹合引火汤临床应用经验被引量:1
《北京中医药》2024年第8期917-921,共5页刘峰谷 梁艳霞 王雯雯 樊茂蓉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110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ZZ15-WT-07-02);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项目(020600009)。
相火源自肾之命门,为两肾所主,以潜藏守伏为佳,若因劳倦七情,六淫外邪等因素,久病及肾,引起肾失摄纳,虚阳浮越,相火妄动,上下不通,阴阳格拒之象,则诸病丛生。潜阳封髓丹、引火汤作为引火归元的常用方剂,均有导龙入海之功,专为肾不封藏...
关键词:相火理论 潜阳封髓丹 引火汤 内伤杂病 异病同治 
从瘀热辨治儿童五官疾病验案三则
《山东中医杂志》2024年第6期642-646,共5页郭子宜 梁峻铭 刘叶 赵靖 崔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横向课题(编号:HXGSHT-BZYSY-2022-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批文号: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7]124)。
瘀热是血热与血瘀胶结而成的一种病理因素,广泛存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不同阶段。儿童五官血络丰富,感邪易从热化,产生痈肿诸疾,其形肿大,其色暗红,难以彻清,反复出现,与瘀热致病特点相吻合,由此推测瘀热是儿童五官疾病重要病机之...
关键词:瘀热 五官疾病 霰粒肿 根尖周炎 扁桃体炎 当归六黄汤 异病同治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风药治疗蛋白尿的内涵被引量:1
《现代中医临床》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宋丹萍 柳红芳 陈佳慧 李婷 武怡平 程发峰 王庆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1190062620029)。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西医对蛋白尿的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中医药在减轻或消除蛋白尿方面优势明显,且风药的运用独树一帜,但目前中医界对治疗蛋白尿的探讨多局限于单一疾病。玄府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微观视角,肾小球滤过膜...
关键词:异病同治 玄府理论 蛋白尿 肾玄府 风药 
难治性抑郁症的阴证机转及方药证治探析
《四川中医》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王哲 李良松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国台七字[2017]170号)。
人体本气亏虚,抗邪能力衰弱,长期服药,失治误治,邪进正退遂成阴证。难治性抑郁症迁延反复,久受药害,阴盛阳衰,邪陷神机,符合《伤寒论》由阳化阴、由表入里、由热生寒、由实转虚的阴证病机演变规律。本文针对难治性抑郁症阴证机转表现出...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 阴证 欲解时 异病同治 温法 
醒脑静注射液“异病同治”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被引量: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彭景 陈星 吕秋艺 宋蕾 邹忆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0428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18210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异病同治”急性脑梗死(ACI)与急性脑出血(ACH)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与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得醒脑静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利用人类基...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出血 醒脑静注射液 网络药理学 异病同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