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娥

作品数:66被引量:876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气溶胶能见度大气气溶胶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淮河流域中部强浓雾和重度霾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2025年第1期51-66,共16页王苏瑶 石春娥 吴照宪 李欣然 殷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7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08085MD085;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3J022。
为探究重度霾向强浓雾转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多要素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别对淮河流域中部地区连续40 a(1980~2019年)强浓雾高发时段(08:00,北京时间)247个强浓雾和96个重度霾个例近地层环流客观分型,分析各类环流...
关键词:强浓雾 重度霾 环流形势 客观分型 对比分析 次天气尺度系统 
2022年末安徽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4年第5期20-26,共7页张浩 于彩霞 杨关盈 石春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875171);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No.CXFZ2022J070)。
综合利用多源数据,应用HYSPLIT4轨迹分析、颗粒物区域传输分析等方法对2022年末安徽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前期,受弱冷空气影响,有利于污染物输送至安徽地区;污染期间,地面处于弱气压场,混合层厚度较...
关键词:PM_(2.5) 重污染过程 成因分析 气象条件 区域输送 安徽 
江淮地区山区和非山区夏季降水雨滴谱特征被引量:1
《气象学报》2023年第5期815-826,共12页金祺 石春娥 高金兰 鲁德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7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10303)。
雨滴谱特征分析是研究降水微物理特征的重要方法,使用2011—2012年夏季(6—8月)安徽4个站的雨滴谱资料,根据雨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将降水划分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对比分析山区和非山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雨滴谱特征。主要结论是:山...
关键词:地形降水 雨滴谱 微物理过程 Γ分布 Z-R关系 
安徽寿县两次浓雾生消过程中两个高度微物理机理分析被引量:3
《气象》2023年第3期327-339,共13页朱世珍 张昭艺 吴诗晓 杨军 王兆宇 石春娥 胡汉峰 张浩 倪婷 邱玉珺 陆春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135、41875171、41675018、42075073)共同资助。
利用安徽寿县2019年1月12日和13日两次浓雾过程地面与20 m高度处的雾滴谱和能见度数据,对雾不同发展阶段的谱分布、雾滴数浓度、含水量、平均直径、谱宽等微物理特征及不同微物理量(数浓度、含水量、平均直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辐射雾 微物理特征 微物理量相关性 
安徽省区域性强浓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2
《气象学报》2022年第6期924-939,共16页石春娥 张浩 杨关盈 王苏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71);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项目(1804a0802215)。
根据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可将安徽分为5个不同的区域。为了解安徽区域性强浓雾的演变规律及成因,首先利用1980—2019年安徽省68个资料完整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08时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资料,探讨了各区域区域性强浓雾的判定标准,...
关键词:区域性强浓雾 判断标准 年际变化 局地气象因子 大尺度环流 
合肥冬半年降水及所处天气型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环境科学学报》2022年第6期285-294,共10页陈健 石春娥 邓学良 程鲒 徐倩倩 孙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875171);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No.1804a0802215);合肥市关键技术研发项目(No.J2020J07)。
利用合肥市2015—2017年冬半年环境监测站和自动气象站数据,以及高空、地面天气图资料,运用常规统计和天气学方法分析了降水强度及不同降水天气系统对PM_(2.5)、PM_(10)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半年降水日PM_(2.5)、PM_(10)平均浓度较无...
关键词:降水强度 天气型 PM_(2.5/10) 合肥 
寿县不同强度雾的微物理特征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被引量:10
《大气科学》2021年第6期1217-1231,共15页张浩 石春娥 杨军 倪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71、41675135;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项目1804a0802215。
雾对交通运输有不利影响,尤其是强浓雾。本文利用2019年1月上中旬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应用FM-100型雾滴谱仪测量的雾滴谱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强度雾的微物理特征,以及能见度与含水量、雾滴数浓度、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强浓雾 微物理特征 能见度 参数化 寿县 
安徽省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地面气象条件比较被引量:7
《气象学报》2021年第5期828-840,共13页石春娥 李耀孙 张浩 杨关盈 周建平 
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项目(1804a0802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71、41675135)。
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生成条件相似。利用安徽78个地面站逐时观测资料,基于雾、霾发生物理条件,建立了不同等级雾日和重度霾日的观测诊断方法,重建了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的时序资料。根据各站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将安徽分为5个雾、霾...
关键词:强浓雾 重度霾 时间一致性 风向风速 降温幅度 
多模式集成方法在安徽地区PM_(2.5)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环境科学学报》2021年第3期806-816,共11页杨关盈 石春娥 邓学良 翟菁 霍彦峰 于彩霞 赵倩 
安徽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No.KM201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41705014);安徽省公益性研究联动计划项目(No.1604f0804003)。
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权重平均、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集成方法,对3种空气质量模式在安徽地区2017年2月—2018年2月PM_(2.5)预报结果进行集成释用.结果表明:各模式和订正产品的预报值与实况值之间均能达到显著相关,相较于WRF-Chem,多...
关键词:集成预报 安徽 空气质量模式 多元回归 
安徽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气象成因被引量:8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20年第3期71-84,共14页石春娥 杨关盈 张浩 张宏群 余金龙 黄勇 张晓红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1804a0802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71)。
自2013年起,中国采取了以降低PM2.5质量浓度为首要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该措施的实施在颗粒物治理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近地层臭氧(O3)污染问题却愈发突出。文中基于多源资料,结合气团后向轨迹分析与多种统计分析研究了2017—201...
关键词:O3污染 气象因子 输送路径 安徽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