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丙芬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论生活化传播学《中国的西北角》《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青年文学家》《时代文学(上半月)》《今传媒》《青年记者》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互动微电影的互动表现及发展策略
《今传媒》2016年第4期111-112,共2页刘丙芬 
互动微电影的互动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制作方的微电影作品完成前互动,制作方的微电影作品完成后互动。但与蓬勃兴起的微电影相比,互动微电影的发展相对缓慢。一方面源于传播平台、传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源于剧情设置、技术等要素的制...
关键词:互动微电影 互动表现 策略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中国的西北角》的成功
《青年记者》2013年第8期90-91,共2页刘丙芬 
通常的惯例,历史总是把荣誉的桂冠戴在"第一个"身上。在众多的西北行记中,作为后来者的范长江及《中国的西北角》①成为最出众的代表,原因何在?很多人从范长江本人或作品分析过他成功的原因,其实从传播角度,在对比分析中更能明了历...
关键词:《中国的西北角》 成功 传播学 范长江 作品分析 传播角度 对比分析 历史 
从天上到人间——从郭沫若的《天狗》和穆旦的《我》看抒情主体的变化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205-206,共2页刘丙芬 
郭沫若的《天狗》与穆旦的《我》中抒情主体迥异不同,背后原因是不同的个性气质、相异的文学资源选择、不同的诗歌理念、相异的时代底色。我们正是从这不同中发现了相同的惊异:那便是对自我的重视,对主体的肯定。
关键词:抒情主体 郭沫若 穆旦 
新的抒情——穆旦的诗论被引量:1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7年第2期31-32,共2页刘丙芬 
在新诗命运何去何从的严肃思考中,穆旦应时提出了“新的抒情”的诗歌主张。这一主张在认同传统抒情本质的同时将理性精神引入“抒情”范畴,追求以新的形象、新的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写出时代的内容与“发现底惊异”。
关键词:新的抒情 发现底惊异 诗的形象现代生活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