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现宪

作品数:3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全球变化土壤团聚体红壤稻田红壤旱地土壤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玉米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东北地区玉米田长期免耕土壤碳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剖面分布特征被引量:8
《玉米科学》2009年第3期103-106,共4页黄山 刘武仁 殷明 彭现宪 张卫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8601);中国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082060302-19);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NCET-05-0492)
通过东北玉米田长期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免耕和常规耕翻下土壤碳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剖面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长期免耕显著提高了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其他各层差异不显著;免耕和翻耕之间,土壤总氮(TN)的浓度在各层次上差异...
关键词:玉米田 免耕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活性 
稻田转变为旱地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5
《环境科学》2009年第4期1146-1151,共6页黄山 芮雯奕 彭现宪 刘武仁 张卫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9CB118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09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NCET-05-049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2)
采用土壤有机碳(SOC)物理分组与13C自然丰度相结合技术,研究了稻田长期(19 a)转换为旱地(玉米地)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响应特征,以及不同有机碳组分的周转和更新速率.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旱地作物后,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显著下降....
关键词:土地利用 稻田土壤 土壤碳固定 土壤有机碳组分 δ13C 全球变化 
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被引量:2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第3期606-611,共6页李昌新 黄山 彭现宪 黄欠如 张卫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09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NCET-05-049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2);中国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082060302-19)
大量研究证明稻田土壤比旱地土壤更具固碳潜力,但至今对稻田土壤固碳机制的认识尚不甚清楚。本研究于2007年利用两个开垦年代相似,近20多年分别一直种植双季稻和双季玉米的长期定位试验,来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差异...
关键词:红壤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土壤团聚体 全球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