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

作品数:79被引量:18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锂离子电池石墨烯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更多>>
发文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金属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热处理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静电纺丝技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硅酸盐学报》2024年第7期2396-2411,共16页沈丁 赵世宇 付晓帆 于浩然 吉彦臻 董伟 
国家自然基金(51874167,21808095,5177417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M64170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LNTU20TD-09)。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制造装置简单、成本低等特点,采用该法能够方便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碳纳米纤维,并且还可以负载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活性物质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和影响参数,然后系统...
关键词:静电纺丝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碳纳米纤维 
沥青多孔炭@C_(3)N_(4)复合载硫体制备及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硅酸盐学报》2024年第1期30-45,共16页董伟 李粟 赵美娜 孟令强 杨芳 洪晓东 吴晓光 纪凌枭 沈丁 杨绍斌 
国家自然基金(21808095);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Z0339,LJKMZ20220669);辽宁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3JH2/101300213)。
锂硫电池具有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储能体系,但穿梭效应和导电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锂硫电池的发展。通过模板法制备了沥青多孔碳材料,通过与尿素混合后高温分解,成功制备了沥青多孔炭与C_(3)N_(4)的复合...
关键词:锂硫电池 氮化碳 多孔炭 复合材料 
硅/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被引量:1
《硅酸盐学报》2023年第7期1689-1696,共8页王鸣 曾永浩 何跃 方鹏飞 王晓亮 沈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4152,51874167);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2JH6/100100047);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面上项目(LJKZ036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项目(LNTU20TD-09,LNTU20TD-16)。
以商业纳米Si颗粒(60 nm)和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静电原位自组装和水热还原的方法,设计开发了具有三维笼状导电网络结构的硅/还原氧化石墨烯(Si/rGO)纳米复合材料,以该复合材料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Si/rGO纳米复合材料储锂性...
关键词:硅/还原氧化石墨烯 三维导电网络结构 储锂性能 负极材料 
Fe_(2)O_(3)-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条件对载硫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复合材料学报》2023年第3期1501-1511,共11页董伟 孟令强 赵美娜 沈丁 孙闻 杨绍斌 王文博 纪凌枭 杨宗松 刘耀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180809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资助项目(LNTU20TD-1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资助项目(LNTU20TD-09);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Z0339)。
锂硫电池是传统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多硫化物的溶解和导电性差是制约锂硫电池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_(2)O_(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碳纳米管(CNT)复合载硫材料,并通过调节氨水浓度,实现了复合材料中Fe_(2...
关键词:锂硫电池 石墨烯 碳纳米管 Fe_(2)O_(3) 复合材料 
SiO_(x)及其复合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硅酸盐学报》2022年第8期2313-2325,共13页沈丁 陈天才 贾梦圆 秦帅 董伟 杨绍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4167,21808095,51774175);博士后面上基金(2018M64170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课题(LNTU20TD-09)。
为了适应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对电池电化学性能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极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硅氧化物(SiO_(x),0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硅氧化物 负极材料 
Fe_(2)O_(3)/rGO复合载硫体的构建及硫复合正极电化学性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2年第7期2019-2026,共8页董伟 赵美娜 梁冰 杨芳 沈丁 孟令强 李明伟 刘凤霞 杨绍斌 董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808095,51874167);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面上项目(LJKZ0339,LN2019JL02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资助项目(LNTU20TD-16,LNTU20TD-09)。
正极材料的穿梭效应和导电性能是限制锂硫电池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_(2)O_(3)/rGO载硫体,并与rGO和Fe_(2)O_(3)@rGO载硫体进行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以及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锂硫电池 石墨烯 Fe_(2)O_(3) 正极材料 载硫体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多孔碳包覆Li_(4)Ti_(5)O_(1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硅酸盐学报》2022年第2期364-371,共8页王鸣 方鹏飞 都亮 齐鹏涛 沈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4167,51774175);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面上项目(LJKZ036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项目(LNTU20TD-09,LNTU20TD-16)。
利用水热合成和高温活化处理对Li_(4)Ti_(5)O_(12)进行多孔碳包覆复合改性实验,制备了Li_(4)Ti_(5)O_(12)@porous-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_(4)Ti_(5)O_(12)完全被包覆在多孔碳层中,同时,Li_(4)Ti_(5...
关键词:钛酸锂 多孔碳包覆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石墨烯表面Lin(n<10)团聚体沉积行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1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2年第2期476-484,共9页沈丁 王来贵 唐树伟 高思达 孙闻 董伟 杨绍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4167,21808095);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8M64170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锂离子电池石墨烯负极表面Li原子或团聚体Li_(n)(n<10)的沉积行为,包括最低能量构型、吸附能、差分密度电荷和态密度等性质。结果表明:当n≤2时,Li原子以分散的形式,优先沉积在石墨烯碳六元环中...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石墨烯 Li_(n)团聚体 第一性原理 沉积行为 
Si_(n)团簇/石墨烯(n≤6)结构稳定性和储锂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物理学报》2021年第19期222-229,共8页沈丁 刘耀汉 唐树伟 董伟 孙闻 王来贵 杨绍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874167,21808095,5177417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18M64170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批准号:LNTU20TD-09)资助的课题。
目前,硅/碳复合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高容量负极材料之一,硅与碳材料的界面状态是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作为碳材料结构单元的石墨烯表面构建了Si_(n)(n≤6)团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
关键词:石墨烯 Si_(n)团簇 结构稳定性 储锂性能 
基于埃洛石的硅纳米管制备及储锂性能被引量:7
《硅酸盐学报》2021年第7期1457-1465,共9页赵明远 杨绍斌 董伟 赵玲敏 沈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4175、51874167、21808095)资助。
以天然埃洛石为前驱体,通过低温铝热还原法和自模板法合成硅纳米管,研究了结构形貌在还原过程中的维持机理及储锂性能。结果表明:在低温铝热还原过程中,天然埃洛石中的铝氧八面体有助于维持埃洛石一维纳米管状结构进而得到硅纳米管。基...
关键词:埃洛石 低温铝热还原 硅纳米管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