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向红

作品数:17被引量:8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农田农田害鼠黑线姬鼠种群褐家鼠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兽类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西南农业学报》《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褐家鼠耐饥性研究被引量:5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4年第2期122-123,共2页倪健英 蒋光藻 谭向红 
实验室研究发现,褐家鼠有较强的耐饥能力,平均达108h,最长达229h,这种能力能使其渡过许多灾害条件.研究还发现,耐饥性与年龄、性别、体重以及供水与否没有显著关系。
关键词:褐家鼠 耐饥性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因子的主分量分析被引量:3
《植物保护学报》1993年第3期277-282,共6页蒋光藻 谭向红 倪健英 
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一年有两个高峰,在四川是春峰高于秋峰。关于影响该鼠数量消长的关键因素经主分量分析和 PCA 排序证明,温度和降水量为第一制约因索,湿度和聚集强度为第二制约因素,种群密度和日照为第三制约因素。四川3月气温回升,少...
关键词:黑线姬鼠 种群数量 消长机制 农田 
川西农区小型兽类分布研究被引量:4
《兽类学报》1991年第4期300-305,共6页倪健英 蒋光藻 谭向红 
经3个监测点三年定位布夹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川西农区田间小兽的密度分布有明显的院落依托性,即离院落越近的农田中密度越高。分布模式呈Logistic曲线。家栖鼠(如褐家鼠、小家鼠)比野栖鼠(如大足鼠和黑线姬鼠)更集中于院落周围。不同季...
关键词:兽类 密度 分布 防治 害兽 
川西盆地农田化学灭鼠规范化技术研究被引量:2
《植物保护学报》1991年第3期279-282,共4页蒋光藻 谭向红 倪建英 
灭鼠时间,投饵量和投饵位置是决定灭鼠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此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并据此把灭鼠时间、投饵量、投饵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春季灭鼠、分片定量、定向投饵”的规范化配套技术。经几年多点10...
关键词:农田 鼠害 防治 毒饵 
黑线姬鼠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动规律研究被引量:9
《西南农业学报》1991年第4期80-83,共4页谭向红 蒋光藻 倪健英 
本文研究了黑线姬鼠的食性,性比,年龄结构、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增长模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的上述特征随季节略有差异;喜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平均性比(?)为1:1.2850;在繁殖季节的春秋两季,亚成体和成体居多,种群呈增长型;一年之中形...
关键词:黑线姬鼠 种群 数量变动 
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种群动态研究被引量:15
《兽类学报》1990年第4期294-298,共5页蒋光藻 倪健英 谭向红 
四川短尾的鼩(Anourosorex squmipes)的怀孕期在每年的4、7、9月,种群数量高峰为6月和10—11月。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可分为种群潜伏期(3—4月)、盛发期(6、8、9月)、始衰期(10—11月)、凋落期(12、1、2月)以及数量间歇期(7月)和繁殖间歇...
关键词:尾Qu 四川短尾Qu 种群动态 QU 
农田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7
《西南农业学报》1990年第4期61-69,共9页蒋光藻 谭向红 倪健英 
本文综合报道了四川农业害鼠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发生规律、监测技术、年龄判别技术、鼠害调查、防治指标及化学防治最佳组配方案。四川农业害鼠分布可概划为盆地、盆周、盆西、盆西南及川西北五大生态区;限制黑线姬鼠数量增长的...
关键词:农田鼠害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黑线姬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被引量:5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第2期131-134,共4页蒋光藻 谭向红 倪健英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种群的空间格局属典型的聚集分布。集群在农田内为随机分布型。黑线姬鼠个体群具有明显的领域性和巢区范围,而同一家族或个体群内的个体之间却有相当的内聚力。黑线姬鼠种群的聚集强度是高密度,低聚...
关键词:黑线姬鼠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 
玉米鼠害空间分布型的研究被引量:3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第2期139-142,共4页蒋光藻 谭向红 倪健英 
应用研究昆虫种群聚集度的若干方法,研究玉米鼠害植株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玉术鼠害植株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关键词:玉米  空间分布 
农田害鼠种群生态位的研究——以四川省中江县仓山区为例被引量:11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第2期126-130,共5页蒋光藻 谭向红 
利用三维生态位资料进行PO排序。结果表明,四川省中江县农田害鼠群落由两个集群和一个边缘种组成。第一集群为黑线姬鼠加小家鼠,分布广,适应性强,二者因发生高峰期和取食时间的差异而集聚共存,占领同一生态位;第二集群为褐家鼠加大足鼠...
关键词: 种群 生态型 农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