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雨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言说《故乡》光谱看电影文学想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学研究》《现代中文学刊》《云梦学刊》《汉语言文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看电影:一种新式文化体验在近代中国(1896-1921)被引量:3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113-123,共11页刘潇雨 
电影自晚清传入中国后,在近二十年的传播过程中,使近代中国人习得一种新型的文化体验与生活方式——"看电影"。电影文化在近代中国的生长和展开,从娱乐、教育等诸层面昭示了一个新旧过渡时代的思想潮流与风气转变。电影之从"娱乐"转为"...
关键词:看电影 电影文化 清末民初 现代性 
文学想象与“文化共同体”——从《鲁迅〈故乡〉阅读史》一书谈起被引量:3
《云梦学刊》2014年第6期36-40,共5页刘潇雨 
《鲁迅〈故乡〉阅读史》一书,是藤井省三从事鲁迅研究二十年来的总结之作。本书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入手,以文学社会学方法透视现代中国知识群体的阅读情况,考察"想象的共同体"如何发挥民族国家建构的作用。其"小题大做,旁敲侧击"...
关键词:藤井省三 文学社会学 鲁迅 《故乡》 
“传奇”不奇——沈从文小说《医生》的叙事与修辞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85-89,共5页刘潇雨 
本文试图细读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医生》,并以《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作为对读与参照,讨论在对同一本事的不同改写中,沈从文如何以叙事作为修辞,以精心设计的叙事者、叙事速度,以及"说故事"情境的营造讲述出面貌截然不同的故事,而最终小...
关键词:沈从文 《医生》 小说修辞学 叙事 
新文学的“生意”--“丁玲事件”与1930年代中国新书业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期73-84,共12页刘潇雨 
1933年5月,左联女作家丁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被中统特务秘密逮捕,事件的新闻效应引发了丁玲作品的出版热,围绕丁玲这一对象的写作也数量剧增。本文以此为背景,尝试从文学出版的角度考察新文学在突发事件中的商业市场的反应,分析这一"非常态...
关键词:丁玲事件 新文学 1930年代 新书业 
言说“丁玲事件”——1930年代中国文坛生态之“光谱”被引量:3
《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第4期80-88,共9页刘潇雨 
本文考察1933年丁玲被捕事件发生后,各方力量(左翼、自由主义、大众舆论)等对此事件的言说。从5月17日上海英文《大美晚报》首次报道丁玲失踪,至6月底外界普遍相信丁玲"已死"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左联、文化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接连...
关键词:丁玲 “丁玲事件” 左联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批评·传媒·知识共同体
《云梦学刊》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刘潇雨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自1991年《学人》集刊发表一组《学术史研究笔谈》,自觉地讨论学术史与学术规范的理念,已过去将近二十年了。其时参加讨论的学者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学术文化运动的参与者.这种反思式的讨论在学术史上的意义自不...
关键词:自我批评 知识共同体 学术史研究 传媒 学术规范 文化运动 80年代 参与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