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萱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古文字考释甲骨卜辞甲骨文考释殷墟卜辞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史林》《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古汉语研究》《考古》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殷墟卜辞“唯”字的一种特殊用法
《中国文字研究》2021年第2期1-7,共7页姚萱 
殷墟甲骨文早期就已出现的“唯”字,在卜辞中除作虚词外,还有一种很少被注意到的特殊用法。其字旧多误释作“鸣”,正确释为“唯”者,亦多以为系一般虚词用法。这类用法的“唯”字意义与“咎”相近,可能与《诗经》中的“摧”字有关。
关键词:甲骨卜辞 “唯”字 “鸣”字 “摧” 
“茬”字的不同来源补说
《中国文字研究》2019年第2期221-227,共7页姚萱 
现代汉语常用字"茬"(音chá),今所见各种工具书与论著对其形的说解多误。《说文》所收及出土文字资料中已多见的音chí的"茬"字,其形音义皆与今所用根茬之"茬"字无关。从出土文字资料看,"根茬"义之"茬"系"差(槎)"之讹体分化字。
关键词:   讹体分化 
殷墟甲骨文“■”、“■”两字考辨被引量:1
《中国文字研究》2016年第1期16-22,共7页姚萱 
上海市2010年度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项目“殷墟非王卜辞的文本整理与字词研究”;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殷墟子卜辞的文本整理与字词研究”(项目号:11CYY049)阶段性成果之一
殷墟甲骨文中有“ ”、“ ”两字,旧有对此二字的认识存在颇多分歧,甚或误混为一字。本文将其明确分为两字,并辨析其字形异同,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字从“豕”声,卜辞皆用为贞人名(或作“豕”);“ ”字从“ (豭)”声,卜辞用为动...
关键词:甲骨文 花东卜辞 古文字考释 泝/溯 
说花东卜辞的“入有函”及相关问题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06-110,共5页姚萱 
2010年度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项目(2010BYY005);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YY049)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106.8的"入又函于丁",应解释为花东卜辞的主人"子"就是否将祭祀妣庚所用牛牲的"舌头"献纳给商王而贞卜;花东卜辞中还有就是否在献纳祭祀所用牛牲之"胵"即"牛胃"的同时也将其"肉"献纳于商王的贞卜,皆可与《诗经》...
关键词:古文字考释 甲骨文 花东卜辞  贡纳 
非王卜辞的“瘳”补说被引量: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08-113,共6页姚萱 
2011年度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殷墟子卜辞的文本整理与字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11CYY049)
殷墟甲骨文非王卜辞中多次出现一个可隶定作"■"的字,意为"疾病痊愈",已有研究者提出可能应读为"瘳"。但其释字为"纽"之说不可信。"■"字应释为古书中"纠绞"义的"缪、摎"等字的表意初文;有的字形还加注"帚"声。由此可以论定"■"当释读为...
关键词:非王卜辞  缪/摎 纠绞 古文字考释 
花东甲骨“多丯臣”与相关问题被引量:4
《史林》2010年第6期38-44,共7页姚萱 
上海市2010年度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项目“殷墟非王卜辞的文本整理与字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花东甲骨新见"多丯臣"的辞例,"丯"字用法与旧有历组卜辞"帝五丯臣"之"丯"字相同。本文认为,二者皆应读为"介",即宾组卜辞多见的"多介父"等之"介",意为"副"、"次"。"介臣"即地位较低的、处于"副"、"次"地位的臣。
关键词:甲骨文 花东甲骨 多丯臣 帝五丯臣 
殷墟卜辞“朿”字考释被引量:3
《考古》2008年第2期64-66,共3页姚萱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掘了一个编号为花东H3的甲骨坑,出土有字甲骨689片。整理者将有刻辞的甲骨编成一共6册的大型甲骨文资料著录书《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于2003...
关键词:甲骨卜辞 朿或 宗庙建筑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三篇)
《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姚萱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第236片第27辞原整理者释为:
关键词:《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甲骨卜辞 考释 简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