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

作品数: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都市小说叙事特点海派文学新感觉派京派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译林》《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江海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故事、人性和一种写作方式--《不在犯罪现场》解读
《译林》2002年第2期171-174,共4页李玫 
<不在犯罪现场>是一篇'好看'的小说,这是最初的和最感性的印象.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扫荡之后,小说的'好看'曾一度成为文坛努力追求的目标,也一直是广大读者的吁求.不过,对于这部作品而言,意义并不止于此.在伴随着表层结构的故事...
论30年代都市小说中的“异化”主题被引量:5
《江海学刊》2001年第6期169-172,共4页李玫 
30年代不同流派的都市文本中 ,异化的力量无处不在。在新感觉派、京派、左翼文本中分别体现为 :物的挤压 ,“智”的束缚和政治因素对人性的覆盖。不同的叙述特点 ,源于不同文化对叙事的驱动。
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 都市小说 "异化"主题 文学研究 京派小说 新感觉派 左翼 文学 人性 文化 叙事特点 海派文学 
关于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思潮的对话被引量:2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111-118,共8页丁帆 武善增 张晓晶 傅元峰 李玫 姜玉琴 李玲 贾丽萍 刘晓蕾 乔世华 
该对话从文化和美学的双重视角梳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分别对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的价值定位问题、文学向内转问题、新写实主义的“零度情感”问题、“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消解悲剧意识问题、女性文学批...
关键词:八九十年代 文学思潮 价值立场 
论三十年代左翼都市小说中的“成长”主题被引量:2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47-49,共3页李玫 
“成长”和“进步”具有明确的目的。三十年代左翼都市小说中“成长”主题有两种模式 ,在两种模式中知识分子与工人在角色功能上是互换的 ,因而两种模式的“成长”是互为反方向的。主题性结构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所感知的程式化的观念内...
关键词:三十年代 都市小说 主题 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