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红岭

作品数:31被引量:26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应力场超高压矿物构造应力场辽河盆地应力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历史地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地球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成岩深度:争论及评述被引量:4
《地质论评》2011年第4期555-564,共10页武红岭 
有关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成岩深度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详实的回顾、介绍和评述;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作者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供争论的双方参考或做进一步的争辩:①因为有构造压力的存在,超高压变质岩壳内成因观点更...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岩 成岩深度 构造附加压力 静岩压力 
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被引量:51
《地球学报》2010年第6期769-780,共12页董树文 施炜 张岳桥 胡健民 张忠义 李建华 武红岭 田蜜 陈虹 武国利 李海龙 
中石化海相前瞻性研究专项"大巴山前陆构造演化与油气远景研究"(编号:YPH08023);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专项(编号:SINOPROBE-08-0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川东北构造体系联合复合及其对区域油气控制的研究"(编号:DZLXJK200715)联合资助
位于中上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巴山造山带,平面上表现为一大尺度向南西显著突出的弧形带,无论在变形样式和形成时间上都明显与秦岭造山带不同。在大巴山构造格架划分和野外构造变形观测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解析,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重建了大...
关键词:大巴山造山带 晚中生代 构造应力场 弧形构造 陆内造山 多向汇聚 
大巴山前陆叠加构造力学特征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3
《地学前缘》2009年第3期190-196,共7页武红岭 施炜 董树文 田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DZLXJK200715)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应力场、位移场和形变场的流变学特征,分析叠加褶皱的相干形式和联合弧的形态特征,展现了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提供了一组与大巴山前陆叠加构造相适应的边界外力和...
关键词:大巴山前陆 叠加构造 应力迹线 非线性数值模拟 
钻孔应变观测中潮汐因子离散性与各向异性原因探讨——“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分量钻孔应变仪首批观测资料分析解释被引量:43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第6期1746-1753,共8页池顺良 武红岭 骆鸣津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十五"计划期间,在全国布设约40台我国自主研发的YRY-4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现已取得一批固体潮观测数据,计算M2波潮汐因子的结果表明,潮汐因子的相对精度最高达到了0.001.在此基础上,发现各观测点潮汐响应(潮汐因子...
关键词:钻孔应变 应变固体潮 潮汐因子 方位各向异性 
微观结构超压与超高压矿物的形成
《矿物学报》2007年第z1期171-172,共2页武红岭 池顺良 
  自含柯石英的,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被发现以来,其形成的温压条件、形成深度和折返机制的研究成为地学界一大热门话题.依据静岩压力推算形成深度的大陆深俯冲观点需要合理地解释轻质的陆壳物质何以能够进入密度较...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0
《地球学报》2006年第5期419-423,共5页王小凤 武红岭 马寅生 王连庆 张西娟 陈宣华 田晓娟 李会军 彭德华 汪立群 尹成明 刘云田 高荐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科技项目<柴北缘地区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编号:2004/2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西部地区主要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资源富集成藏规律综合研究>(编号:资(2006)036-01);国家油气专项<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编号:XQ-2004-01)联合资助。
运用多孔介质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运聚的主要规律:①一级构造压力低值区主要受区域北西西向一级构造带的控制,二级构...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流体势场 油气运聚 
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2
《地质通报》2006年第9期1036-1044,共9页王小凤 武红岭 马寅生 操成杰 王连庆 陈宣华 田晓娟 张敏 江波 尹成明 张启全 张永庶 
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项目<柴西地区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ZLJL-7.2-0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西部地区主要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资源富集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资[2006]036-01)资助。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流体势场 油气运聚 柴达木盆地西部 
多孔介质构造应力驱油的固流耦合分析被引量:6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武红岭 王小凤 马寅生 周显强 陈宣华 操成杰 乔子江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XQ-2004-01)
构造应力场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依据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构造应力驱油的机理,应用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的概念,阐述了将多孔介质中的平均应力作为固体骨架和孔隙流体之间耦合桥梁的合理性。在柴达木盆地西...
关键词:多孔介质 平均应力 流体势 油气运移 固流耦合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与同期盆-山耦合动力机制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第3期204-214,共11页武红岭 殷秀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9972064);国土资源部科技研究项目(No.991005)资助。
从中国大陆新生代构造-地貌发生重大改变的地质事实出发,针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演化过程,构建力学模型,考虑岩石圈各圈层蠕变机制,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同期盆-山耦合的深层动力学机理,对地学研究提出的盆-山伸展动力学模式进行...
关键词:岩石圈减薄 盆-山体系 动力机制 蠕变方程 数值模拟 
微观结构超压机制与超高压矿物的形成被引量:4
《岩石学报》2003年第4期739-744,共6页武红岭 池顺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9972064);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2002201)资助
提出了由岩石及矿物的结构形态、岩石力学性质不同引起的微结构超压机制。对影响结构超压的诸因素(弹性参数、热物理性质)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压力对超高压岩石、矿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构压力随弹...
关键词:超高压矿物 结构超压 影响因素 成岩深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