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秀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报更多>>
发文主题:媒体《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高考舞弊事件调查性报道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物业》《青年记者》《传媒评论》《中国记者》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媒体报道中法治意识的缺失和错位被引量:1
《青年记者》2014年第20期19-21,共3页王俊秀 
依法治国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法治思维。大众媒体对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记者本身的法治思维更是发挥直接的影响,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
关键词:法治意识 媒体报道 法治思维 大众媒体 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 法治社会 社会舆论 
社会调查新闻的选题与操作——以《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版为例被引量:2
《中国记者》2014年第8期87-88,共2页王俊秀 
《中国青年报》是国内最早尝试社会调查报道的媒体之一。1993年该报成立社会调查中心,专门就公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1995年,该报创办调查专版,登载社会调查报道,目前的版面名为"青年调查",每周二周四出版,成为《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中国青年报 社会调查新闻 青年调查 
调查性报道怎样打开“真相之门”
《传媒评论》2014年第4期88-90,共3页王俊秀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它的宗旨就是对社会上蓄意掩盖的丑恶和不道德现象,经过深入调查予以披露,以媒体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调查性报道尤其注重证据的完备性,需多方求证,环环相扣,形成证据链,才能有底气公...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 真相 社会进步 不道德现象 证据链 完备性 媒体 
“王帅诽谤案”——一起典型舆论监督报道操作过程解析被引量:3
《中国记者》2010年第5期78-79,共2页郑琳 王俊秀 
灵宝“王帅诽谤案”是2009年一起成功的舆论监督案例,各媒体在年终盘点时也无不提及这一事件。
关键词:舆论监督报道 操作过程 诽谤 解析 2009年 年终盘点 媒体 
暗访是还原新闻现场的必要手段——我的隐性采访体验与思考被引量:1
《新闻实践》2010年第4期19-21,共3页王俊秀 
在没有举报人提供的确凿证据、一切只能靠记者调查获取时,暗访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但有时候就不得不采用一些以"明访"为名的迂回策略。而隐性采访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将新闻现场进行真实还原。隐性采访的记者,工作类似于警察的"卧底",...
关键词:隐性采访 新闻现场 还原 暗访 迂回策略 举报人 合法性 记者 
纸媒与网媒有无可能共存共赢被引量:2
《新闻实践》2009年第9期24-26,共3页王俊秀 
近年来网络、手机报等新兴数字媒体蓬勃发展,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则在日益萎缩,特别是纸媒。2005年可以说是一个“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
关键词:传统报纸 共赢 共存 数字媒体 市场份额 传统媒体 “拐点” 经营危机 
“松原高考舞弊事件”潜伏采访记
《中国记者》2009年第9期36-37,共2页张国 王俊秀 
2009年6月10日,全国统一高考结束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吉林松原: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等调查性报道,将吉林省松原市发生的严重高考舞弊行为暴露于世。报道披露的作弊情节之恶劣令人瞠目,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关键词:高考舞弊事件 采访记 《中国青年报》 调查性报道 全国统一 舞弊行为 吉林省 松原市 
新闻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松原高考舞弊事件”采访亲历记
《新闻实践》2009年第7期23-25,共3页王俊秀 张国 
6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我们采写的《吉林松原: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系列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从接到线索到调查采访,此间经历的艰险和曲折,是我们记者生涯中的一次挑战。通过调查采访,我们成功地掌握了大量情...
关键词:高考舞弊事件 采访 新闻 还原 用笔 中国青年报 系列报道 采写 
分户供暖:理想和现实有多远?
《现代物业》2008年第11期18-20,共3页王俊秀 庄庆鸿 黄韵铮 
业主程宏要求供暖公司停供自家暖气,为此他打了3年官司,却以败诉告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作出终审判决,认为玺盟供暖公司为程宏提供了供暖服务,其主张程宏支付相应的供暖费“理由正当,应予支持”,据此维持一审原判。
关键词:分户供暖 理想 中级人民法院 北京市 供暖费 暖气 业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