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新华

作品数:43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博物院更多>>
发文主题:信札南京博物院交游读记考释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品》《美术观察》《南方文物》《苏州文博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华鳌、吴儁《昔醉图》读记
《文史知识》2023年第3期58-65,共8页万新华 
从咸丰三年(1853)至同治四年(1865),徽州成为清廷与太平军战事的最前沿,包括江南大营绿营兵、湘勇、台州勇以及徽州当地的团练组织纷纷屯集,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咸丰三年二月,四十一岁的杨沂孙(1813—1881)入京谒选,除安徽铜陵知县,战...
关键词:咸丰三年 安徽巡抚 江南大营 同治四年 湘勇 团练 安徽铜陵 徽州 
文化扮装VS日常写照——宝应乔莱系列画像题咏试探
《中国美术》2022年第6期31-47,共17页万新华 
明清以来,以肖像形式铭刻人物或纪念事件之风兴起,“行迹图”“行乐图”等十分流行。文士们热衷于展示自我,“喜好以异于平日端服的休闲造型写真,充分享受摆置姿仪与适意扮相的乐趣,或作山水中的漫游人物,或以诗歌意境作布景,或作室内...
关键词:文士们 诗歌意境 适意 题咏 展示自我 
近年所见王时敏致王闻炳信札十三通初考
《中国美术研究》2022年第3期92-104,共13页万新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明遗民绘画的图像叙事研究”(18BF100)的阶段性成果
新见王时敏致王闻炳信札十三通,皆为以往文献资料所无,内容涉及家庭事务、人情酬酢、艺文活动等,生动呈现了老年王时敏的里居生活,内容丰富,可视为研究王时敏行迹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王时敏 王闻炳 日常生活 家族事务 艺文活动 
即诗即画,即心即佛——圆津禅院住持觉铭像题咏探析
《美术学报》2022年第4期77-93,共17页万新华 
觉铭,是圆津禅院第九代住持,工诗善画,活跃于乾隆、嘉庆时期江南艺文界,与当时诸多社会名流如青浦王昶、嘉定钱大昕、吴县潘奕隽、仪征阮元等交往互动,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乾隆四十七、八年间,他邀请同邑画家李岩画像,并自补《烟云供...
关键词:觉铭 王昶 《幽花引鹤图》 《烟云供养图》 《清华阁雅集图》 题咏 儒释 交游 
禅缘与知音——从南京博物院藏王昶致本曜两封信札说起被引量:1
《荣宝斋》2022年第8期104-113,共10页万新华 
为青浦王昶与朱家角圆津禅院主持本曜自幼相识,交情莫逆,南京博物院藏有王昶致函本曜两通,初步勾勒了两人日常交往的生动面目,谈禅论经,品书读画,相知相赏,留下了一段关于儒释交往的佳话。
关键词:王昶 本曜 信札 日常生活 交往互动 
王昶、梁同书、潘奕隽、王芑孙、陈廷庆 致释觉铭信札考释
《收藏家》2022年第7期3-14,共12页万新华 
觉铭,是青浦圆津禅院第九代住持,工诗善画,活跃于乾隆、嘉庆时期江南艺文界,与当时诸多社会名士如同邑王昶、钱塘梁同书、吴县潘奕隽、长洲王芑孙、奉贤陈廷庆等交流互动,交情莫逆,留下了许多往来书札,体现了其与江南文人的交往,在一定...
关键词:觉铭 王昶 梁同书 潘奕隽 王芑孙 陈廷庆 信札 交游 互动 
从《韶山耸翠》到《梅园长春》--宋文治革命圣地画创作之考察
《中国书画》2022年第6期83-103,共21页万新华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有力地阐述了关于人民文艺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为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确立了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传...
关键词:革命圣地 宋文治 延安文艺座谈会 社会主义文艺 传统中国画 时代风貌 重大原则问题 革命文艺 
近年所见王时敏信札九通初考
《艺术探索》2022年第3期6-17,共12页万新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明遗民绘画的图像叙事研究”(18BF100)。
新见王时敏信札九通,多为以往文献资料所未载,内容涉及子孙仕业、人情酬酢、为官文化、鉴藏交游等,生动再现王时敏在明末清初里居生活的真实情况、心理变化等,是研究王时敏行迹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王时敏 信札 子孙仕业 日常生活 艺文酬酢 
新见恽寿平信札三通初考
《美术大观》2022年第3期114-117,共4页万新华 
新见恽寿平信札三通十九纸,致存翁、亲家杨兴翁、长婿杨叔美三人,涉及照拂张羽士、转圜奁田、纳妾生子等人情酬酢、家族事务、个人生活等内容,细微生动,呈现出恽氏晚年的日常生活、心理变化等,可谓研究其晚年行迹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恽寿平 存翁 杨兴翁 杨叔美 照拂张羽士 转圜奁田 纳妾生子 日常生活 心态 
南京博物院藏王时敏信札十一通考释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年第3期103-116,154,共15页万新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明遗民绘画的图像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8BF100)的阶段性成果。
南京博物院藏王时敏信札十一通,分别为致钱增八通、致王鉴二通、致王闻炳一通,内容丰富,涉及家事生活、为官文化、鉴藏交游、子孙学业等方面,可以重构王时敏在明末为官和生活的真实情况及其心理变化等,是研究王时敏行迹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王时敏 钱增 王鉴 王闻炳 日常生活 仕官 交游 鉴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