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洲

作品数:8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鞍钢转炉造渣工艺造渣转炉复吹更多>>
发文领域: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钢铁》《炼钢》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鞍钢180t转炉复合吹炼的冶金特性
《东北工学院学报》1992年第6期540-544,共5页刘世洲 韩晔 于景坤 米丰刚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AFC 操作工艺具有较好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冶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与顶吹法比,磷和硫的分配比提高;钢中氧含量降低 10—300 ppm;渣中 ∑(FeO)降低2.0%—6.0%;终点余锰提高0.015%—0.03%。
关键词:转炉 复合吹炼 
鞍钢180吨转炉复吹冶金特性及其效果
《钢铁》1992年第10期21-24,共4页韩晔 米丰刚 李仁志 于景坤 刘世洲 
鞍钢180t复吹转炉顶、底枪结构、供气模式的改进及造渣材料组成的变此,使吹炼过程平稳、熔池搅拌充分,可在渣中氧化铁含量较低的条件下,加速成渣及反应过程,并且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转炉 复合吹炼 喷枪 供气模式 
南钢复吹转炉造渣工艺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钢铁》1992年第7期25-27,共3页刘世洲 于景坤 张春东 彭大齐 马心铃 贾宁臣 施卫国 
1988年5月,在南京钢厂15t转炉进行140炉工业试验,对小型复吹转炉的冶金特点、工艺规律,尤其是影响石灰消耗的因素及合理炉渣碱度、(FeO)的控制进行了全面研究。
关键词:复吹转炉 造渣 工艺 试验 
鞍钢180t转炉复吹造渣工艺的分析被引量:4
《炼钢》1991年第5期1-5,共5页于景坤 刘世洲 韩晔 米丰刚 李仁志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复吹转炉过程渣氧化铁低,在吹炼的前、中、后期分别加入适量的活性石灰、轻烧白云石、锰矿、复合球团改进造渣工艺,并配以合适的枪位和顶、底供气强度强化成渣过程。在钙质成渣途径下,石灰熔化率高,渣熔点适宜具有较强...
关键词:转炉 复吹 造渣 AFC工艺 
钢锭头部保护渣增碳机理初探
《东北工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236-240,共5页刘世洲 宋崇哲 肖明 刘启辉 
调查了鞍钢8.3t钢锭头部使用保护渣浇注时的碳偏析情况:在实验室研究了熔融保护渣碳的饱和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熔渣-钢液间、碳粉-熔渣-钢液间平衡增碳研究,从而对使用保护渣浇注时钢锭头部的增碳机理提出了初步的看法:由于钢锭头部熔渣...
关键词:钢锭 保护渣 浇注 增碳机理 
转炉污泥基复合造渣剂的研制和应用被引量:5
《钢铁》1990年第10期60-63,50,共5页刘世洲 于景坤 韩晔 王德生 刘久令 肖明 
通过实验室研究,找出了渣料组成及成球工艺对复合造渣剂球团(简称复合球团)物性的影响。在鞍钢第三炼钢厂150t 转炉应用的结果表明,复合造渣剂可促进转炉初渣的形成,提高脱磷和脱硫率,减少石灰和萤石的加入量。
关键词:转炉污泥 复合渣剂 研制 应用 
冶金石灰活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东北工学院学报》1990年第5期435-439,共5页刘世洲 蒲知群 李名俊 于景坤 
确定了一种直接测定石灰在高温状态下反应能力,即热活性的方法——溶渣自由氧化钙滴定法。探明了水、热活性的相关性及石灰结晶状态和MgO含量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的水活性和热活性是一致的,即水活性增加热活性也增加。石灰的晶粒...
关键词:石灰 活性度 氧气转炉炼钢 
活性石灰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被引量:3
《钢铁》1989年第10期11-16,共6页李仁志 韩晔 韩云元 刘世洲 张春东 于景坤 
在鞍山钢铁公司第三炼钢厂180 t氧气转炉上进行了应用普通石灰和活性石灰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活性石灰晶粒细小、活性度高,具有成渣速度快,去硫、磷效果好等冶金特性,从而显著地改善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关键词:活性石灰 转炉炼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