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卓宁

作品数:41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女性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情怀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方文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台湾研究集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面对灾难,诗歌何为?——以泰华《小诗磨坊(14)》的疫情叙事为“样本”
《华文文学》2022年第6期48-54,共7页陆卓宁 
面对灾难,诗歌何为?阿多诺的论断“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提示出了一个重大的文化问题,一个具有建构意味的诗学问题。在全球面临新冠疫情凶残肆虐的至暗时刻,泰华《小诗磨坊(14)》以“在地”与祖籍国的双重情结,在灾难诗歌的抒...
关键词:《小诗磨坊(14)》 疫情叙事 审美伦理 
在“提出”与“完成”之间——谈古远清的《台湾百年文学制度史》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年第3期389-403,共15页陆卓宁 
古远清的《台湾百年文学制度史》是“台湾文学制度史研究”成书的第一部。该书打破了结果导向的惯性思维,以“个人化”的学术视野在对台湾地区文学研究领域学术话题的“提出”与“完成”之间,重新返回台湾地区百年文学历史现场,重新观...
关键词:《台湾百年文学制度史》 拓境 “在场” 经验 
小诗大情怀——读泰华2020年《小诗磨坊(第14辑)》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1年第3期85-88,共4页陆卓宁 
泰华《小诗磨坊》自2006年起每年结集出版一辑“小诗磨坊”成员诗作的合集。2020年的第14辑两百余首小诗,诗人们的笔下固然依旧一如以往的春兰秋菊,且各美其美;然而,身临2020年初春这场席卷全球的凶险肆虐的新冠疫情,任谁也无法置身其外...
关键词:泰华 “小诗磨坊” “疫情叙事” “诗与思”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世纪”与流变被引量:1
《台湾研究集刊》2020年第3期84-92,共9页陆卓宁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16ZDA138)。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异军突起,经历了以政治抗争与自我救赎为核心诉求的发展阶段后,以不同向度呈现出文化转向:一是围绕文化认同与主体建构,落实"文化扎根"与历史重构,激活并体现其于现代性进程中应有的社会文化力量;...
关键词: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 “创世纪” 流变 
在逃离与回归之间——论少数民族女作家里慕伊·阿纪的长篇小说《怀乡》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36-144,共9页陆卓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W103)
我国台湾地区泰雅族女作家里慕伊阿纪的创作,多被认为不具有少数民族①创作的典型性。认为其在文本诉求上,不以抗争为标的,不以正面关怀“弱势族群”为表现形式;在文本特质上,亦不以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为重。其实不然。纵观里慕伊的创作,...
关键词:里慕伊阿纪 《怀乡》 情理悖论 族群主体情怀 批判精神 
离散与聚合:全球化时代的欧华文学
《华文文学》2018年第4期119-128,共10页陆卓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ZD111
20世纪末迅猛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刻影响并改写了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欧华文学同时在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源性推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亦有其自为的表现,在根本上改变了欧华文学给人以"零散化"的印象,更在深层次上反映出作家...
关键词:欧华文学 全球化时代 离散 聚合 
陈映真的“主题先行”与文学情怀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第2期24-32,共9页陆卓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项目号:16ZDA138)的阶段性成果
"主题先行"一直被诟病,或者是抽离了现实生活,直接把社会科学上的结论或者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意志当作"主题"的公式化、概念化写作,或者是往往把艺术创作的复杂过程简单化,进而把造成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缺失的症结简单武断地归咎于"主题先行...
关键词:陈映真 “主题先行” 创作信念 在地经验 
冷战时期的欧华文学:忧患/裂变中演进与突围
《华文文学》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陆卓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
在上世纪中叶的世界冷战格局中的欧华文学,以自成一脉的队伍结构及其精神文化气象,"实现"了在历史忧患/裂变中的演进与突围,由此也给出了在意识形态严重对峙语境下,东西方两大传统文明系统如何开展文化对话的诸多关涉跨文化写作的经验。
关键词:冷战时期欧华文学 对话 超越经验 
女性身分建构及其话语实践--以台湾原住民女作家阿[女乌]为观察中心被引量:1
《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69-76,共8页陆卓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峡两岸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2BZW103)阶段性成果
台湾排湾族女作家利格拉乐·阿女乌女性主体建构的心理历程,不仅是对台湾地区特定的"家国"政治、族群政治以及台湾"中产阶级的女性主义"逻各斯话语的抗争与质疑,同时更突显了作为台湾地区边缘族群的女性经验与之不断协商与对话的姿态;...
关键词:台湾原住民 女性身分建构 话语实践经验 
日据时期台湾原住民境遇与文化认同问题被引量: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6年第1期98-103,共6页陆卓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峡两岸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项目号:12BZW103)的阶段性成果
长达五十年之久的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所造成的灾难性伤害无疑是全面而深重的。表现在原住民知识分子方面,甚至构成了主体建构与情感归属的艰难与模糊、身份与文化认同的犹移与矛盾、话语能力与模式的可能与丧失等诸多关系的复杂与不确...
关键词:日据时期 台湾原住民 殖民主义 文化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