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

作品数:12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更多>>
发文主题: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内审工作内审部门人民银行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审计与理财》《中国金融电脑》《河北金融》《金融会计》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央行内审工作持续发展的思考
《审计与理财》2017年第9期48-49,共2页陈国华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成立于1998年。18年来,央行内审伴随着中央银行事业的发展,走过了初创到规范、转型到升级的多个重要历史阶段。近年来,人总行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在高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上持续推动内审工作创新发展,将央行内审...
关键词:央行内审 内审工作 银行事业 内审部门 人民银行 持续发展 增加价值 实务问题 风险管理 服务导向型 
人行九江市中支深化内审转型成果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审计与理财》2015年第11期10-11,共2页邹翔 陈国华 
内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的"产品",是审计工作的最终反映。内部审计如何发挥价值增值作用,取决于审计成果的开发和运用。近年来,人行九江市中支按照"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
关键词:审计成果 市中 内部审计 内审工作 人民银行 价值增值 内审部门 审计项目 使内 审计意见书 
基层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撤销的履职绩效分析与思考——以人民银行某市中心支行为例
《河北金融》2015年第8期15-17,共3页陈国华 刘赛英 
根据人民银行总行新的三定方案,2015年初,地市中心支行不再单独设置事后监督中心。本文对地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机构撤并后业务变化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的履职绩效,在对现行制约事后监督绩效因...
关键词:基层央行 事后监督 履职绩效 
基层央行履行证券监管职责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
《河北金融》2014年第10期15-16,19,共3页陈国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股票、债券、期货等证券业务的拓展,尤其是金融风险跨系统跨市场转移和蔓延速度越来越快,地市及以下行政区域证券行业监管真空对证券市场稳定和系统性金融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有必要采取适当形式填补这一监管空...
关键词:基层央行 证券签发 制度设计 路径选择 
我的会计情缘
《金融会计》2013年第6期75-76,共2页陈国华 
算算在基层央行工作快20年了,与央行会计打交道也快20年了。在这从青涩年华走向不惑之年的20年里,浓烈的央行会计文化熏陶了我、培养了我,促我成长、使我成熟。而今,央行会计文化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注入我的灵魂,成了我生活的习惯...
关键词:央行会计 情缘 央行工作 文化熏陶 会计文化 
基层央行科技创新工作思路与实践
《中国金融电脑》2010年第12期63-64,共2页艾兵 陈国华 
在资源整合和数据集中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九江市中支”)遵循流程控制和精细管理原则,完善各项机制,强化科技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基层央行计算机信息安全、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等工作新思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 基层央行 计算机信息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 科技服务 数据集中 资源整合 管理原则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央行科技工作
《华南金融电脑》2009年第4期97-98,共2页李书海 陈国华 
伴随着人民银行的职能转换,作为人民银行履职的技术保障部门,基层央行科技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理解总行信息化架构建设对基层央行科技工作的影响,如何正视基层央行科技工作的现状,如何用科学发...
关键词:科技工作者 基层央行 科学发展观 人民银行 职能转换 转型时期 信息化 
关于开发使用人行内网搜索引擎的建议
《华南金融电脑》2009年第3期83-83,共1页陈国华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进程的深入,人民银行内联网网站成了央行履行职责、交流信息、日常管理及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人民银行内联网网站数量迅速增多,信息量急剧增长。采用传统的网站搜索方式,既不能满足用户快速查询信息的需...
关键词:搜索引擎 开发 内网 人民银行 办公自动化 内联网 交流信息 日常管理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监管杂谈被引量:1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116-117,共2页陈国华 
道德风险监管可以说是近年来金融监管中使用频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一个词.那么什么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有些什么表现形式?在金融监管中如何防范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笔者在此试作论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 道德风险 中国 金融监管 委托代理关系 
走出信用建设的“囚徒困境”
《浙江经济》2003年第8期54-55,共2页陈国华 
当我们把著名的“囚徒困境”运用于信用分析时就会发现拒一次博弈中理性经济人的选择必然导致大信行为的产生。走出信用建设博弈凼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游戏规则,而重复博弈则是建立信用关系的必要条件。现阶段耍重建信用,必须按“重...
关键词:信用建设 “囚徒困境” 重复博弈 信用分析 理性经济人 制度安排 信用关系 游戏规则 要求 必要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