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银传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叶性状叶片数LFY同源基因基因种植密度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农业学报》《种子》《江苏农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种子》2015年第9期123-125,共3页华鹤良 李国生 陈宗祥 柏银传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纹枯病粳稻新种质创制"(编号:BK 20131225);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超级稻机插丰产精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编号:SXGC[2013]251)
扬农稻1号系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多种病害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根据多年生产实践,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对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栽培技术、种子收获、清选、包装和...
关键词:扬农稻1号 种子生产 技术规程 
种植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2期73-74,共2页华鹤良 柏银传 陈宗祥 李国生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编号:2009GB2C10013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4.5万穴/hm2之间、施氮按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6∶4可获得高产。
关键词:栽插密度 施氮模式 水稻 产量 
迟熟中粳新品种扬农稻1号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第1期119-120,共2页柏银传 华鹤良 陈后庆 
扬农稻1号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与扬州苏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武育粳3号/68001//武育粳3号/扬粳201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度好、综合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苏中及宁镇扬丘陵...
关键词:扬农稻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玉米LFY同源基因ZFL1与多叶性状的相关性被引量:2
《江苏农业学报》2006年第4期362-368,共7页张勇 邓德祥 陈梨辉 柏银传 王艳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6110511)
LFY基因是控制拟南芥花分生组织特异性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引起延迟开花和叶片形态变化。本试验以相同核背景(Y53)下穗上叶片数14叶和4叶的材料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4条ZFL1基因目的片段。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和测序...
关键词:玉米 穗上叶片数 多叶性状 PCR扩增产物 ZFL1邪 基因 
扬农啤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生产优质啤麦的优化技术研究
《大麦科学》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许如根 吕超 柏银传 黄志仁 陈培红 马雷 
国家 8 6 3计划 ;省三项项目 ;淮北科技扶贫项目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啤麦生产的优势及影响啤麦质量因素的分析 ,讨论了栽培技术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合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大面积生产情况及近几年品质测定结果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
关键词:扬农啤2号 江苏 沿海地区 生产 优化技术 啤酒大麦 生产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