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文

作品数:9被引量:14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传质给水处理动力学作用絮凝混凝动力学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市政工程》《中国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动态》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油田采出废水的强化混凝沉淀处理被引量:6
《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第5期80-82,共3页赫俊国 赵立功 赵锰 艾恒雨 王绍文 刘锐人 夏志昌 
针对油田采出废水的水质特点 ,进行了强化混凝沉淀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加强亚微观传质扩散及控制微涡漩离心惯性效应可大幅加强有效碰撞和缩短絮凝时间、显著节省药耗。
关键词:油田采出废水 惯性效应 混凝 水质 
高分散、高传质好氧生化反应器的处理效果被引量:5
《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第2期46-48,共3页范潇梦 王绍文 王鹤立 赫俊国 赵锰 赵立功 李文杰 潘志锋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GB98L18- 1)
采用高分散系高传质好氧生化反应器对中高浓度废水进行了直接好氧曝气处理 ,结果表明该工艺曝气均匀 ,能够避免曝气死区 ,曝气池中的污水、活性污泥、气泡在强烈的湍动下处于高分散状态 ,大大提高了传质速率 ,从而缩短了曝气池的停留时...
关键词:中高浓度废水 受限曝气 湍流剪切 传质 
均匀受限曝气机理及清水充氧试验研究被引量:18
《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王鹤立 王绍文 吕炳南 
黑龙江省科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97-060)
从宏观动力学与亚微观动力学两个方面阐述了均匀受限曝气的机理 ,并通过清水曝气充氧试验 ,证实了在气水两相体系中均匀受限曝气理论在动力学上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均匀受限曝气 清水充氧 大型微孔曝气头 传质 
用革新技术改善水处理厂运行性能被引量:5
《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第4期353-356,共4页王琳 王宝贞 王绍文 曾祥荣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908-03-02-01)
由于60%以上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水厂在处理受污染原水时,效果不显著,效率低,尤其对于重度污染的原水只有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如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和膜分离等技术才能有效地处理、然而,多年的...
关键词:饮用水源 革新处理 水处理厂 给水处理 
高分散系高传质好氧生化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市政工程》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王绍文 王琦 王鹤立 
本文探讨了均匀受限曝气的机理 ,并通过在一汽污水厂进行的运行对比研究 ,充分表明了该法处理有机废水效率高、能耗低、出水好。
关键词:高分散系 好氧生化系统 有机废水 处理 高传质 
惯性效应在混凝中的动力学作用被引量:2
《给水排水动态》2000年第1期2-7,共6页王绍文 
本文首次从湍流微结构的尺度即亚微观尺度对混凝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惯性效应是絮凝的动力学致因;提出了湍流剪切力是絮凝反应中决定性的动力学因素,并建立了絮凝的动力相似准则。文章指出扩散过程应分为宏观扩散与亚微观扩...
关键词:惯性效应 混凝剂 湍流剪切 湍流微结构 絮凝动力学 微涡旋 力学作用 涡旋尺度 絮凝效果 颗粒碰撞 
亚微观传质在水处理反应工艺中的作用被引量:23
《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王绍文 
首次把湍流传质分为宏观传质与亚微观传质,并提出亚微观传质的动力是惯性效应特别是微涡旋的离心惯性效应。指出亚微观传质是水处理反应工艺动力学的核心问题,并结合给水处理混合工艺与地下水除铁曝气工艺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水处理 亚微观传质 混合工艺 地下水曝气 
高分散系、高传质均匀受限曝气处理制革废水研究被引量:3
《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第8期1-5,共5页王绍文 王鹤立 徐立群 赫俊国 
黑龙江省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阐述了受限曝气的动力学特点,并进行了处理制革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匀受限曝气所实现的高分散系、高传质的好氧生化体系对有机性废水的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切实可行。
关键词:制革废水 好氧工艺 受限曝气 质量传递 废水处理 
惯性效应在絮凝中的动力学作用被引量:95
《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第2期13-16,共4页王绍文 
首次从湍流微结构的尺度即亚微观尺度对混凝的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惯性效应是絮凝的动力学致因;提出了湍流剪切力是絮凝反应中决定性的动力学因素。并建立了絮凝的动力相似准则。
关键词:混凝动力学 惯性效应 相似准则 给水处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