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格

作品数:23被引量:7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主题:地震预报地震地震综合预报地震前兆地震异常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华北地震科学》《山西地震》《中国地震》《地震》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谈地震预报R值评分法被引量:6
《华北地震科学》2015年第4期66-68,共3页罗兰格 
提出R值评分方法的评分结果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原R值评分法进行一定程度地改进,给出了R值评分的一个简便计算方法,同时从虚报和漏报、方法的有效性、评分结果的客观性、样本量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简单验证。本文的研究克服了多年来在R...
关键词:地震预报 R值评分 概率 
改进R值评分方法的一点更正及其多种用法被引量:6
《华北地震科学》2010年第4期47-50,共4页罗兰格 
具体介绍了改进的R值评分方法的一点小小的更正,并说明在不同震级预报、长期预报、短临预报、全国或局部区域的预报中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客观评价预报方法的优劣等。从而说明了改进的R值评分方法科学严谨,用途广泛,使用方便。
关键词:地震预报 R值平分法 
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途径与方法被引量:2
《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第5期74-76,共3页罗兰格 
在回顾了地震预报研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索和解决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几个科学问题,即地震动力学成因问题;地震的地体环境问题;地球物理场的时空演化与地震的物理力学关系问题;地震预报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等。同时,探讨了研究这些科...
关键词:地震预报 科学问题 方法和途径 
R值评分方法的再研究被引量:16
《华北地震科学》2004年第2期1-5,共5页罗兰格 
自20世纪70年代地球物理所提出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R值评分方法以来,由于其思路清晰,概念明确,便于操作,使用方便,几十年来被广泛使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该方法存在数学上的不成立现象,于是,人们对其进行一次重要改进和应用的拓展。然...
关键词:地震预报 R值评分 再研究 
河北省地震学会召开学术报告会
《华北地震科学》2003年第4期50-56,共7页罗兰格 刁桂苓 戴泊生 刘荣环 
关键词:中国地震学会 学术报告会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河北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球物理勘探 副理事长 研究员 
我国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0
《华北地震科学》2002年第4期1-18,共18页罗兰格 
系统介绍了我国历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中综合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科学思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地震综合预报 中国 地震监测 发震地点 震级 
超大功率振动源在首都圈地区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地震动态》2002年第7期15-17,共3页陈绍绪 刁桂苓 罗兰格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研制了几种型号的超大功率振动源 ,其特点是功率大 ,信号传播距离远 ,探测深度大。目前 ,我国首都圈地区已建成由 10 0多个子台组成的数字化地震台网。文章介绍了俄罗斯超大功率振动源及其在我国首都圈地区地...
关键词:振动源 首都圈 地震监测预报 数字化地震仪 探测深度 
华北地区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中国地震》2000年第3期223-232,共10页平建军 罗兰格 曹肃朝 
中国地震局"九五"地震科技攻关项目!(9504010202)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 ,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 ,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
关键词:地震异常 演化特征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光信息量 
就张北地震谈谈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几个技术性问题被引量:1
《华北地震科学》1998年第3期10-14,共5页罗兰格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县发生6.2级地震,作为对这次地震的一次反思,就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长、中、短;临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等各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河北 地震预报 长期预报 地震前兆 预报效能评估 
地震前兆信息量的研究(一)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研究被引量:3
《华北地震科学》1998年第2期30-36,共7页平建军 罗兰格 王秀英 
根据我国大陆58个Ms≥5级地震的震例资料.详细地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由地震异常持续时间计算地震异常预测的有效时间(即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时间的最优估值)的公式,经多种数理统计方法检验,证明...
关键词:地震前兆 相关地震 地震预报 信息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