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龙

作品数:13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水稻水稻生育稀植栽培盐碱地栽培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延边大学农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97年延边地区的异常气温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8年第4期27-30,共4页韩太日 刘海峰 全炳武 崔一龙 金明淑 
延边地区1997年因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异常低气温,造成水稻出叶速度非常缓慢,叶色浅,出蘖速度减慢,前期有效分蘖数量不足.此后高温天气,出叶速度加快,叶色迅速变深,分蘖数急速增加,8月上旬安全抽穗.气温异常变化造成有...
关键词:异常气温 出叶速度 轻霜 
不同植物酸对水稻发根力的影响被引量:2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8年第2期27-29,共3页李桂花 全明道 崔一龙 
不同植物酸对水稻发根力均有一定效应;不同浓度条件下,500—700倍稻壳提取液和500倍木炭提取液对发根力最适宜;低于200倍时,所有植物酸对水稻发根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生产应用上应注意浓度.
关键词:植物酸 水稻发根力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高寒地区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吉林农业科学》1998年第2期55-60,共6页崔一龙 刘海峰 付民杰 全炳武 许周源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和分蘖数明显增加,稻株折损重与施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水稻生产最优模型为:Y=719.1905+57.514X1...
关键词:生长发育 折损重 最优配比 水稻    
不同密度下水稻自动调节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1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7年第2期110-113,136,共5页崔一龙 付民杰 李桂花 刘海峰 全月善 
水稻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通过稀播、稀植提高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中明显提高二次分蘖数,同时稀植增加了二次枝梗数,从而增加了每穗粒数,进而增加水稻产量。稀植的水稻由于自动调节,缩短茎基部节间长度,拉长茎上部的节间长度...
关键词:自动调节 稀植 倒伏 水稻 
密度对不同品种水稻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0
《延边农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37-42,共6页崔一龙 金明淑 朴哲 朴仁哲 
水稻不同品种之间生长量差异较大,但不同密度间差异小.不同品种在稀植(30×26cm)处理下有效分蘖终止期同密植(30×13cm)相比,普遍向后延迟,且其叶龄指数分别为20和64,但最高分蘖期无明显差异,其叶龄指数分...
关键词:稀植栽培 分蘖 生长量 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 
不同量的氮磷钾处理对高山红景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延边农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202-207,共6页朴仁哲 崔一龙 朴哲 
高山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A.Bor)为长白山珍贵稀有的药用植物,有神草之称,是我省一级保护植物.本文主要记述一年生高山红景天幼苗在龙井地区对氮、磷、钾的反应,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组合...
关键词:红景天 氮肥 磷肥 钾肥 回归模型 
水稻根际固氮作用的研究概况
《延边农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196-200,共5页朴哲 石铁源 崔宗均 金滢完 崔一龙 
水稻根际固氮作用的研究概况朴哲,石铁源,崔宗均,金滢完,崔一龙(延边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延边农学院)1前言水稻(OryZasativaL·)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居各类粮食作物之首。我国水稻种植面积...
关键词:水稻  生物固氮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Ⅰ)──寒冷地区种稻低耗增效稀植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被引量:6
《延边农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160-165,共6页崔一龙 林仁哲 
水稻稀植(29.7×26.4cm)较密植(29.7×13.2cm)增多二次分蘖的有效穗数,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多穗的二次技埂数;上部伸长节间变长,基部节间变短而粗,增加折损重,提高抗倒能力;生育后期叶色下降缓慢,方差分...
关键词:水稻 栽培 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寒冷地区 
重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大安市132工程技术总结被引量:1
《延边农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31-36,44,共6页崔一龙 全明道 吴明根 王宝华 程广有 
重盐碱地井水种稻以平整土地客土改土、键全灌排系统、增施农家肥、选用耐盐碱中早熟高产品种、合理安排生育季节,进行隔离层旱育秧、稀播稀插、提高水温单灌单排、灌排冲洗、淋溶盐碱、配方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获得高...
关键词:水稻 高产 栽培 盐碱地 
间歇灌溉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果被引量:1
《延边农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210-219,共10页崔一龙 安相哲 朴仁哲 韩太日 
间歇灌溉技术是以不同的土壤、施肥水平、气象条件为依据而采取的灌溉措施。间歇灌溉在分蘖期抑制矿质营养吸收,长穗期有促进作用。间歇灌溉对分蘖期和长穗期碳水化合物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间歇灌溉能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增强根系活...
关键词:水稻 间歇灌溉 生长 产量 节水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