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作品数:8被引量:6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数学模型CPU散热器两相流有效导热系数换热性能更多>>
发文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太阳能学报》《流体机械》《工程热物理学报》《制冷与空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固液相变蓄能中有效导热系数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被引量:9
《太阳能学报》2003年第4期497-503,共7页曾艳 田怀璋 余鹏 陈林辉 陈敬良 
引入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3],使固液蓄能数学模型得以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运用热焓法求解能量方程,得到计算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得到实验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二者比较,证明了...
关键词:有效导热系数 固液相变蓄能 数学模型 液相率 界面移动速率 
垂直均匀射流下CPU散热器换热性能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3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第3期415-418,共4页余鹏 孙晓伟 曾艳 黄淑娟 
对垂直射流下CPU散热器的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CPU散热器流场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指出近底面肋片间存在回流区,明显影响传热。分析了CPU散热器在射流时不同情况下的散热性能,计算所得数据有助于CPU散热器的设计与改进。
关键词:射流 CPU散热器 温度场 流场 换热性能 
用数值方法分析绝热毛细管的流量特性被引量:7
《流体机械》2002年第7期47-49,61,共4页高原 田怀璋 曾艳 袁秀玲 
根据均相流假设 ,用两相流基本方程建立了毛细管的数学模型 ,采用一种快速、有效的计算方法对绝热毛细管的流量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
关键词:数值方法 绝热毛细管 流量特性 两相流 均相流 数值模拟 制冷设备 
固液相变蓄能数学模型中有效导热系数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流体机械》2002年第6期44-48,共5页曾艳 田怀璋 余鹏 高原 陈林辉 
引入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 ,将固液蓄能数学模型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 ,运用热焓法求解能量方程 ,得到计算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 ,得到实验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二者比较 ,证明了自然...
关键词:固液相变蓄能 数学模型 有效导热系数 界面移动速率 液相率 
改进型分液器的流量分配性能被引量:6
《制冷与空调》2002年第4期12-14,共3页高原 田怀璋 曾艳 袁秀玲 
本文分析了引起蒸发器各路盘管不均匀供液的两方面原因,以两相流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降型分液器,并对其分配性能开展实验研究。借用统计学中标准误差的概念整理实验结果,发现入口干度是影响分配性能的主要因素,而入口压力影...
关键词:流量分配性能 分液器 蒸发器 两相流 雾状流 制冷系统 入口制冷剂 干度 
一种新的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被引量:5
《流体机械》2002年第2期61-62,17,共3页高原 田怀璋 曾艳 袁秀铃 
介绍了一种新的补偿办法———用铂电阻测量冷端温度 ,再根据热电偶中间温度定律进行计算来实现补偿 ,求得被测温度。
关键词:热电偶 冷端补偿 热电阻 数据采集 温度补偿 测温 
固液相变蓄能的数学模型和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制冷与空调》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曾艳 田怀璋 余鹏 高原 
引入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将固液蓄能数学模型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 ,证明了自然对流固液相变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 。
关键词:固液相变蓄能 数学模型 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界面移动速率 
气液两相流在制冷机械中的应用被引量:7
《制冷与空调》2001年第6期45-49,共5页曾艳 高原 田怀璋 袁秀玲 
两相流对制冷系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先对两相流做了概述,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两相流的流型;然后详细介绍了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制冷部件中的两相流,具体分析了各个部件中两相流的流型和两相区的数学模型及换热计算。
关键词:两相流 两相流流型 两相流基本参数 均相模型 分相模型 两相区数学模型及换热计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