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苹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补偿法律视角法律保护模式公法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湖南警察学院学报》《学理论》《青海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述评被引量:6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0-85,共6页李小苹 柳之茂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09CFX032)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问题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理论基础,它关系到研究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学界广泛接受的是公私法结合的模式,并从主体、客体、属性、特点、涉及利益关系、价值取向等方面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模式 私法 公法 知识产权制度 
法律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标准研究被引量:8
《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88-92,共5页李小苹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9CFX032);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度校级重点项目(GZF2011XZDLW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准确的分类有利于法律保护。但是,学界以及国际国内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在用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很大困难。基于法律保护的方便,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法律角度确立分类标准,重新进行分类,这些...
关键词:法律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标准 
法制现代化视域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存在的合理性分析被引量:2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5-9,共5页李小苹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藏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项目批准号11BFX011)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制定法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遭遇瓶颈,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发生碰撞,二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认同度的差异,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少数民族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既不是国家制定法的附属物,也与习惯有区别。在现代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惯法 法制现代化 合理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分类思考被引量:1
《学理论》2011年第34期122-123,共2页李小苹 
作者主持的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FX032);2011年甘肃政法学院重点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GZF2011XZDLW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分类有利于法律保护。但是,现有分类无法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基于法律保护的方便,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法律角度重新进行分类,这些分类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分类 法律保护 
生态补偿的法理分析被引量:4
《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第5期13-16,共4页李小苹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CFX032
生态补偿旨在利用衡平原则对保护者和受益者、受害者和施害者之间的与生存权、环境权、发展权等权利相关的利益进行制度协调,从而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给予补偿和恢复,使之能够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也使与此相关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得以协...
关键词:生态补偿 利益协调 衡平 区域环境公正 
关于西部生态补偿的立法思考被引量:4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35-138,共4页李小苹 
甘肃政法学院教师青年项目部分研究成果
我国西部的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生态环境仍呈不断恶化趋势。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立法,建立起有效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才能确保西部生态补偿工作得以长期、稳定地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具体体现,针对...
关键词:西部 生态补偿 法律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