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桢

作品数:12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红麻红麻品种造纸用留种栽培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广东农业科学》《浙江农业学报》《科技通报》《浙江农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造纸用红麻品种的筛选Ⅱ.红麻品种纤维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中国麻作》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谭石林 李德芳 龚友才 刘伟杰 邝仕均 陈启钊 黄菊华 薛崇昀 林茹 王锐 梅桢 陈舟 阮关海 俞琦 
本文对筛选出的四个造纸用红麻品种韧皮、木质纤维细胞形态、化学成分、特殊化学成分以及品种超微结构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ZGR15品种的韧皮、木质纤维细胞长度最长,分别为2.735毫米、0.755毫米,比对照增长2.6...
关键词:红麻 纤维形态 化学成分 微结构 造纸 
造纸用红麻品种的筛选──Ⅰ.产量及主要性状的评价被引量:2
《中国麻作》1998年第4期25-28,共4页谭石林 李德芳 龚友才 刘伟杰 李爱青 葛道廉 陈泰益 刘斌 梅桢 陈舟 阮关海 俞琦英 邝仕均 陈启钊 黄菊华 薛崇昀 王锐 林茹 
国家"八五"重点科技项目!"红麻化学机械法制浆及配抄新闻纸的研究"85-602-04-01
本文对22份红麻品种材料中初选出的7个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纸浆得率、抗炭疽病性及构成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夏播麦茬麻中ZGR5、ZGR15、ZGR8和红11的干茎产量分别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9.4%、21.9%、21.6%...
关键词:红麻 干茎产量 纸浆得率 品种 
红麻新品种浙红3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浙江农业科学》1998年第1期25-26,共2页阮关海 俞琦英 李祖士 梅桢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红3号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的晚熟型红麻新品种,原名3090。该品种具有植株高大粗壮,丰产性好,抗病性强,耐旱性好,纤维品质优良等特点,尤其是韧皮纤维长度和木质纤维长度、皮骨比值等均优于青皮3号和浙红832,是一个麻纺...
关键词:红麻 浙红3号 特征特性 栽培 新品种 
杆芯造纸用红麻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科技通报》1993年第4期249-254,共6页梅桢 程舟 
浙江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
在保证麻皮产量和不影响纺织性能的前提下,筛选杆硬,骨皮比值高、木质纤维细胞长宽比大、髓部含量低的杆芯造纸用红麻品种和采用适当稀植、适时迟收、增施钾肥的栽培措施,可以改善红麻杆芯的造纸质量.
关键词:红麻 杆芯 造纸 品种 栽培 
杆芯造纸用红麻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1993年第2期15-18,共4页程舟 梅桢 
利用收剥麻皮后的副产品麻杆芯制浆造纸,是目前国内利用红麻造纸的一项崭新研究内容。从制浆造纸工艺角度看,将红麻麻皮和杆芯两种纤维长短相差较大的原料分开制浆比全杆制浆更为科学合理。红麻杆芯的产量占全杆干茎重量的60%以上,产量...
关键词:红麻 品种 栽培 
密度、收获期对全杆红麻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广东农业科学》1992年第3期17-20,共4页梅桢 程舟 
研究表明密度和收获期直接影响着全杆红麻的干茎产量和造纸用质量。适度密植比疏植能提高全杆红麻的干茎产量并能增加韧皮部长纤维的占比,由此提高纸用质量;延迟收获,干茎产量随之上升,但韧皮部占比趋于下降,因此以适当迟收为宜.
关键词:红麻 产量 质量 密度 收获 
红麻皮、骨、髓生长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浙江农业学报》1992年第2期88-89,共2页程舟 梅桢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提供资助
目前国内外已普遍应用红麻造纸。红麻全杆自外向内由韧皮部(下称皮)、木质部(下称骨)和髓部组成。其中韧皮部纤维细而长、壁腔比大,是绝好的造纸原料。而木质部纤维短而宽、壁腔比小,成纸撕裂度低。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为海绵状的无定...
关键词:红麻 韧皮部 木质部 髓部 皮骨比值 
收获时期对全杆红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1992年第2期69-71,共3页程舟 梅桢 
红麻是一种优良的非木材造纸原料.利用全杆红麻造纸在国内外已引起高度重视,并先后应用于生产.作为造纸原料的全杆红麻与纺织用红麻在栽培技术上有所不同.本文仅探讨收获时期对全杆红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优质高产的全杆红麻...
关键词:红麻 产量 质量 收获期 
不同生态环境留种对红麻种子质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1990年第6期264-266,共3页俞琦英 梅桢 
近几年来,麻农为提高麻田全年收入,提早剥麻,增种一季秋作的面积开始增多,中熟型红麻品种深受欢迎,因此萧山市部分麻区采用浙萧麻1号各家各户留种的方式得到了推广。浙萧麻1号系中熟偏晚类型,在杭州麻区每年于8月下旬现蕾,9月上旬开花,1...
关键词:红麻 种子 生态环境 留种 
利用浙南自然条件解决我省黄、红麻留种问题的探讨
《中国麻作》1983年第4期5-7,共3页李祖士 梅桢 郁伟年 
黄、红麻“南种北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它对我省黄、红麻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南种北植”的品种都是福建、广东的晚熟品种,在我省主产麻区留不到成熟的种子,需要年年调种。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常因种子数量不足...
关键词:红麻 留种 浙南 晚熟品种 自然条件 利用 种子 供应 生产发展 种植面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