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百舒

作品数:16被引量:11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免耕小麦水稻少耕土壤肥力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耕作与栽培》《中国家禽》《江苏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增产及培肥效果研究被引量:3
《耕作与栽培》2002年第3期47-49,共3页王振忠 董百舒 吴敬民 
关键词:太湖稻麦地区 秸秆直接还田 增产 培肥效果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被引量:47
《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第2期269-271,274,共4页王振忠 董百舒 吴敬民 
科技部"九五"攻关"常熟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子专题(96 - 0 1 5 - 0 1 - 0 3 - 0 4 )
通过连续 4a田间小区定位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秸秆 (直接还田 ) +化肥 (配方施肥 )比单施化肥稻增 6.2 % ,麦增 3 .7% ;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盆栽试验测得的生产能力 (干物生产量 )秸秆 +化肥比单施化肥提高 19.5 % ;同时 ,土壤得到培肥 ...
关键词:太湖稻麦地区 秸秆直接还田 生产能力 增产效应 土壤肥力 
EM生物技术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中国家禽》1997年第12期9-10,共2页刘华周 张妙玲 董百舒 奚晋弗 
有益微生物群(EM)技术对蛋鸡生产具有促进作用。6周试验表明,以20%比例将EM发酵饲料添加于蛋鸡日粮中,日均产蛋量提高5.54%,产蛋率提高4.72%,料蛋比下降5.25%;毛利润提高19.59%,边际成本利润率为...
关键词:有益微生物群 饲料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卵用鸡 
EM_1在大豆生产上的效应试验初报被引量:11
《江苏农业科学》1996年第1期41-42,共2页王振忠 张妙玲 董百舒 黄玉鸾 武可献 张义栋 倪传德 杜红 
EM_1在大豆生产上的效应试验初报王振忠,张妙玲,董百舒,黄玉鸾,武可献,张义栋,倪传德,杜红(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连云港市农垦局农科所)当今世界上倡导的自然农法,都是发挥自然有机肥的优势,并借助...
关键词:大豆 微生物肥料 土壤肥力 产量 肥效试验 
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被引量:1
《江苏农业科学》1994年第6期14-16,共3页夏源陵 董百舒 吴安之 胡兴安 王振忠 
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夏源陵,董百舒,吴安之,胡兴安,王振忠当前大多数农户对套播麦的施肥,仍如种板茬麦那样,在刈稻腾茬后进行,有的迟至水稻脱粒归仓之后。收稻后的施肥对机条播、坌沟压板等免耕麦是种肥,而对套...
关键词:小麦 套播 施肥 套肥量 壮苗 
套播麦的生育特点与创高产的对策被引量:1
《江苏农业科学》1994年第5期5-7,共3页董百舒 夏源陵 胡兴安 秦建国 王振忠 吴安之 胡洪基 唐建华 
套播麦的生育特点与创高产的对策董百舒,夏源陵,胡兴安,秦建国王振忠,吴安之,胡洪基,唐建华传统的套播种麦曾被认为是不能高产的粗放种植方式。但是近几年经研究改进后,套播麦已创造了一批较高产的实例(表1)。亩产300kg...
关键词:小麦 套播 播种 高产 
少免耕吨粮田可不建暗降设施
《江苏农业科学》1993年第6期46-47,共2页董百舒 王振忠 夏源陵 
粘土粮田在传统耕作方法下犁底层受压粘闭,引起稻季土壤还原性增强,麦季易生湿害和机械作业困难等弊端.埋设暗降设施能明显加强渗漏,克服上述弊端,因而历来被认为是吨粮田建设的必要内容.实行少、免耕后,犁底层淡化,透性改善,麦田土体...
关键词:少耕 免耕 农田 高产 
套播麦立苗生境特点及相应培管措施被引量:2
《江苏农业科学》1993年第4期12-15,共4页董百舒 王振忠 夏源陵 吴安之 朱之正 
近年稻田套播种麦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晚粳地区更有逐渐取代其它种麦方式的趋势.1992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广套播、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因此套播麦将得到更快发展.然而套播麦这—种植方式有利也有弊,只有正确掌握才能获...
关键词:水稻 套作 小麦 栽培 
江苏稻麦两熟田稻季的合理耕作及轮耕制被引量:2
《耕作与栽培》1992年第3期6-10,共5页董百舒 王振忠 许学前 吴敬民 
江苏稻麦两熟栽培地区,“六·五”期间已研究推广了少、免耕种麦,可抗湿播种、省工高效保证农时,还避免过湿耕作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增产效益显著,对此作者已作过报道。麦季耕作改革后,稻季该怎耕作?又从全年考虑,进而从几年一周期考虑稻...
关键词:麦田 水稻 两熟 耕作 轮作制 江苏 
植稻前水旋结合麦秸还田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江苏农业学报》1992年第2期19-24,共6页董百舒 王振忠 
麦秸还田与水旋耕结合能产生互补效应.因水旋耕解决了麦秸还田的作业困难,省工、掩草质量好;而加入麦秸后可避免水旋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并对土壤及作物产生有利影响.麦秸还田后第1个月内Eh降低,但降低的程度尚不致于对秧苗造成危害,1个月...
关键词:水旋耕 麦秸还田 水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