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达

作品数:44被引量:31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壳体地洼成矿地洼学说成矿学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质论评》《大自然探索》《地质科学》《地震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院士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主创新研究亚洲陆海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之必要被引量:7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第1期5-6,共2页陈国达 
湖南省院士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 大地构造 成矿作用 地壳 演化 全球 大陆 大厚度 地面 高度 
亚洲大陆中部壳体东、西部历史-动力学的构造分异及其意义被引量:19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第1期7-16,共10页陈国达 彭省临 戴塔根 
湖南省院士基金和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资助.
从历史-因果论的角度,对亚洲大陆中部的演化-运动史,及其大地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的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阐述了东、西部构造差异的历史-动力学表现及其原因。研究表明:这种差异并非两个不同大陆壳体演化-运动上的差...
关键词:历史-动力学 壳体演化-运动 构造分异 地幔热能聚散 亚洲大陆中部 
关于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地质科学》2002年第3期320-331,共12页陈国达 杨心宜 梁新权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 (KZ952 J1 0 0 7);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 2 0 0 1年 );湖南省院士基金项目。
强调了后克拉通 (地台 )活化区在岩石圈四维时空呈阶段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动力学属性 ,这是任何一种地球动力学假说对活化区动力学作出解释时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结合活化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阐述了与活化区动...
关键词:历史-动力学属性 动力学机制 矿石探针 地洼 活化构造区 大陆构造 
中国华南活化区历史-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年第3期228-238,共11页陈国达 杨心宜 梁新权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重点资助项目1998~2000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强调了中国大陆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指导找矿、预测的经济价值。指出采用历史-动力学综合分析和注重四维时、空并重研究,对中国大陆活化区动力学历史背景和阶段性发展、演变研究的必要性。文中以中国华南中、新生代活化区...
关键词:历史-动力学 岩石圈 活化构造 华南地区 中国 地壳 
关于多因复成矿床的一些问题被引量: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第3期199-201,共3页陈国达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壳体大地构造的演化与运动及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Z952-J1-007)资助.
作者于1979年开始提出多因复成矿床概念的主旨,是为了阐明从时空四维并重的角度来认识与研究成矿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多因复成矿床以“五多”为特点。其中多成矿大地构造演化阶段是产生其他“四多”(多成矿类型、多控矿因素、多成矿...
关键词:多因复成矿床 四维思维方法 大地构造演化 成矿 
论亚洲东部的陆缘型壳体被引量:1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31-335,共5页陈国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在东亚大陆的东缘有3个陆缘型壳体,分别称为东北亚、东亚及东南亚陆缘壳体.它们并非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属于过渡型壳体,而实际是已演化达到高级成熟度的大陆型壳体,只是由于它们在形成以后,因受东亚陆缘扩张运动的改造,以致被拉断...
关键词:陆缘壳体 陆缘扩张 东亚 亚洲 
滇中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特征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36-341,共6页彭省临 陈国达 赖健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滇中及其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经历了原陆壳活动阶段、原陆壳“稳定”阶段、地槽、地台和地洼5个阶段,留下了相应的构造层.前地槽构造层包括活动和稳定2种类型,具有面状分布的特征,代表陆壳演化初期刚性较低的地壳特点.地槽构...
关键词:大地构造 地洼 壳体 陆缘扩张 云南 构造运动 
锡矿山锑矿控矿构造——“三层楼”模式及其意义被引量:11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42-344,共3页戴塔根 陈国达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锡矿山矿区内不同地段或不同深度,由于构造作用力的差异,导致形成的控矿构造亦有差异.在深部,主要是断裂及附近的微角砾岩化带和裂隙带控制矿体;在中部,主要是背斜和断层综合控矿;而浅部主要是背斜构造控矿.这种控矿构造的类型...
关键词:控矿构造 三层楼模式 成矿预测 锡矿山 锑矿 
滇中地区前地槽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特征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50-353,共4页赖健清 陈国达 彭省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和“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红山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
关键词:前地槽 地洼学说 云南 大地构造演化 构造运动 
中条山地区地壳递进演化与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被引量:9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352-358,共7页刘亮明 陈国达 彭省临 杨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通过分析中条山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和构造型相等对中条山地区地壳演化运动史进行了反演,并用地洼学说的递进成矿思想对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中条山地区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3个不同性...
关键词:地壳演化 成矿作用 胡-篦型铜矿床 中条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