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枫

作品数:5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大地电磁GGT推覆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被引量:5
《地球学报》1990年第2期55-64,共10页崔军文 武长得 朱红 邓宗策 冯晓枫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关键词:碰撞带 陆壳 隆升 构造演化 拉雅 大陆碰撞 推覆 增生楔 岩浆岩带 仰冲 
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及变形机制的弹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9
《地球学报》1990年第2期65-75,共11页邓宗策 崔军文 冯晓枫 武长得 朱红 
利用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垂直高原总体构造走向的南北向直立剖面的有限元模型,其根据实际资料,划分成分层和有限单元。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弹性材料的计算模拟和分析。 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挤压、高原北部岩石圈...
关键词:构造动力 变形机制 隆升 印度板块 逆冲 地球物理研究 弹性有限元 推覆 正断层 构造变形 
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被引量:1
《地球学报》1990年第2期77-86,共10页朱红 崔军文 武长得 邓宗策 冯晓枫 
研究沿昆仑山口北侧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的西大滩混合岩带,对探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厘定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边界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青藏高原地学断面研究之际,横穿东昆仑构造带,进行了近南北方向的地质...
关键词:东昆仑 混合岩化 西大滩 地学断面 构造研究 构造演化 微斜长石 片麻状构造 黑云母花岗岩 地质调查 
GGT综合地球物理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系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地球学报》1990年第2期269-281,313,共14页高锐 贺知捷 潘喻 秦爽 冯晓枫 王学颖 褚德志 王华啸 李莉 余钦范 楼海 吴至善 
为提高GGT解释性剖面的质量,构制地球物理解释模型,设计和研制了人机交互解释系统。整套系统即具有单一方法相对独立的快速求解任意复杂断面的人机交互功能,又可通过模型转换和参数的替换方式实现多方法的联合解释。系统设计以二维非均...
关键词:地球物理资料 GGT 解释系统 人机交互 物性参数 大地电磁 非均质 综合解释 图形软件包 联合解释 
GMES系统人机交互技术的初步研究
《地球学报》1990年第2期283-291,共9页秦爽 贺知捷 冯晓枫 
GMES交互解释系统采用CAI技术,能够较大地提高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的判断能力和效率。它包括有4种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手段,不仅能用于GGT大断面的研究,还能用于矿区大比例尺剖面的解释。 GMES系统建立在微机工作站上,由3个子系统组成:...
关键词:人机交互技术 图形编辑 应用软件 微机工作站 地球物理方法 大地电磁 模型转换 综合解释 模型数据 网格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