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柯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地域文化小说研究张爱玲小说徽文化动漫产业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黄山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光影中的皖南印象——论电影对徽州地域文化的彰显
《当代电影》2013年第7期185-188,共4页刘柯 
光影中的皖南书写琳琅满目,耀耀生辉,好似中国电影艺术长卷中的一朵奇葩,隽永、瑰丽、意蕴丰厚,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类电影最大的艺术特征就是对其根植的地域文化的展示和彰显。无论是古老的皮影戏,还是极...
关键词:皖南印象 徽州 地域文化 彰显 
现代皖西作家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形态探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91-94,共4页刘柯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sk153:<台静农;韦丛芜等皖籍作家的江淮文化情结研究>)
丰厚沉郁的江淮文化是现代皖西作家共同的宝贵财富,无论是"未名"主力台静农、韦丛芜、韦素园、李霁野,还是"左联"中坚蒋光慈,都书写着对故土的眷恋。从皖西小镇到十里洋场,从江淮大地到宝岛台湾,江淮文化伴随着作家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人...
关键词:现代皖西作家 作品创作 地域文化 文化情结 
论台静农小说中的四支民俗风情曲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52-155,共4页刘柯 
2009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台静农;韦丛芜等皖籍作家的江淮文化情结研究"(项目编号:2009SK153)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20年代的台静农以乡土小说蜚声文坛,作为皖西作家,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江淮文化气息,而他的小说中所展现的各种婚恋民俗也打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地之子》中凸显出作家对故土的眷恋。在一篇篇喷涌而出的文字中,书写着悲...
关键词:台静农 民俗 故土情结 地域文化 
安徽动漫产业地域文化形态探析被引量:5
《当代电影》2011年第5期155-158,共4页刘柯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度校级基地招标项目"徽商企业文化的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号为ACJD1101ZD
近年来,安徽动漫以合肥、芜湖两市为中心,辐射全省其他城市,带来无尽视听盛宴,也获得巨大社会收益。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基础上,以江淮文化和徽文化为依托,形成了原创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但在动漫制作上追逐奇特,没有将文化精髓...
关键词:安徽动漫 地域文化形态 江淮文化 徽文化 
孜孜以求的眷乡者——论台静农与江淮文化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66-67,共2页刘柯 
2009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09sk153
江淮文化独具特色,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众多,台静农就是其中优秀代表。台静农的文学地位、创作及其地域文化情结的原因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我们在探究过程中深感作家的博大情怀和对人生的深邃思索。
关键词:台静农 江淮文化 创作 人生思索 
否定与颠覆——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书写被引量:1
《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69-72,共4页刘柯 
张爱玲作品中有着大量角色各异的男性形象,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诠释着各自的人生历程。在张爱玲那里,对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的坚强和忠诚进行了消解,勾勒出不同于以往的男性群像,否定和颠覆了男性的传统意蕴。同时肯定了女性的自我存...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研究 男性形象 否定与颠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意弦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刘柯 
张爱玲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色彩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敏感。在其小说中她用不同的色彩构筑出一幅独特的审美世界,以色写意,意蕴色中,运用绚丽缤纷的色彩描写,在色彩和意象的对比统一中渲染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画卷。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张爱玲小...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研究 色彩意象 
老酒醇香沁人心脾——冰心散文新论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年第11期82-83,共2页刘柯 
散文是冰心成名后的主要创作样式,从“问题小说”发展到“爱的哲学”是作家探索人生的重要成果。本文以《寄小读者》为文本分析基础,从母爱、童心和自然三个方面来解读冰心散文的抒情性和典雅性。
关键词:冰心 母爱 童心 自然 抒情 典雅 
试论二言诗至九言诗之源头被引量:1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08-110,共3页刘柯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诗都有着各自的起源,而且相互之间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键词: 源头 诗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