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强

作品数:20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脑出血引流治疗CT定位颅脑损伤颅底凹陷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实用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方法的选择被引量: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年第3期168-169,共2页张恒强 解相礼 张洪俊 袁绍纪 张荣伟 张叔辰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方法的选择张恒强,解相礼,张洪俊,袁绍纪,张荣伟,张叔辰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继发于颅脑外伤之后的常见损害之一,近年来,由于CT的广泛应用,已能早期明确诊断,准确反应血肿情况,因此,给手术方法的选择提...
关键词:硬脑膜外血肿 硬膜血肿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方法的选择
《实用医药杂志》1995年第2期88-89,共2页张恒强 解相礼 张洪俊 芦培刚 
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方法的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31)张恒强,解相礼,张洪俊,芦培刚自1986年10月至1993年10月,我们根据CT扫描和GCS情况,对以硬脑膜外血肿为主面手术的120例...
关键词:硬脑膜外血肿 手术方法 外伤性 血肿量 颅骨骨折 硬脑膜下血肿 中线移位 手术方式 后颅凹 颞肌下减压 
颅底凹陷短颈测量值的意义被引量: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年第1期40-42,共3页解相礼 徐英勤 刘子生 韩丽华 张恒强 
颅底凹陷短颈测量值的意义解相礼,徐英勤,刘子生,韩丽华,张恒强颅底凹陷患者几乎都有短颈和后发际低的特点(1~3),但至今尚无短颈及低后发际的计量测定数值。为了适应临床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连续定量测定37例颅底凹陷病...
关键词:颅底凹陷 测量 环枕畸形 
应用Ommaya′s囊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巨大型囊性颅咽管瘤
《中国肿瘤临床》1994年第S1期15-15,共1页解相礼 韩丽华 刘子生 张恒强 高松 张洪俊 
自1989年6月至1992年8月,我们采用经Ommaya′s囊冲洗并注射无水酒精先后治疗8例巨大型囊性颅咽管瘤患者,收到可喜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Ommaya 颅咽管瘤 巨大型 内分泌检查 实体部分 硅胶管 于术 内分泌紊乱 催乳素 置管方法 
重型颅脑伤后胃血流改变的彩超多普勒实验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年第3期39-42,共4页解相礼 李新民 徐英勤 张恒强 张荣伟 张洪俊 
本文对猫颅脑伤模型进行了伤后早期不同时间胃网膜动脉多普勒测定,并对比研究了伤后早期胃血流及其声像图特征。结果显示,实验动物颅脑撞击伤后,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F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平均血流速度(MFV)...
关键词:创伤 胃血流 颅脑损伤 超声波 
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评价
《实用医学杂志》1994年第4期397-398,共2页张恒强 解相礼 刘子生 张洪俊 郭述苏 曹霞 张艳芳 
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评价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张恒强,解相礼,刘子生,张洪俊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郭述苏,曹霞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张艳芳近几年来,我们根据CT扫描,采用简易定向技术,经皮锥颅多孔圆头...
关键词:锥颅碎吸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出血 
颅底畸形患者短须的测量
《实用医药杂志》1994年第2期80-81,共2页解相礼 刘子生 韩丽华 张恒强 
连续测定了37例颅底凹陷患者短颈和低后发际的3个参数值。发现端坐直立位时,枕外粗隆─C_7棘突间距为10.34±0.30cm,后发际─C_7棘突间距为4.39±0.90cm;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4.33±0.17cm、...
关键词:颅底 颅底凹陷 
CT定位钻颅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出血30例
《人民军医》1994年第1期43-45,共3页张恒强 韩丽华 解相礼 张叔辰 袁绍纪 张荣伟 
关键词:脑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CT 尿激酶 
经Ommaya囊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巨大型颅咽管瘤
《实用医药杂志》1994年第1期23-24,共2页解相礼 韩丽华 刘子生 张恒强 张洪俊 高松 
采用经Ommaya囊注射无水酒精至瘤腔的技术治疗了8例巨大型囊性颅咽管瘤病人。无水酒精的剂量为2~5m1,间隔2~7天,经4~6次注射即做为一个疗程。结果发现,瘤腔缩小或闭锁,全部病人的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缓解,其中...
关键词:颅咽管瘤 酒精 OMMAYA囊 
急性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天津医药》1994年第1期35-37,共3页张恒强 张洪俊 司永兵 韩丽华 刘子生 张叔辰 
报告34例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TDBS),占我院同期重型脑外伤的9.2%,其发生与原发性损伤程度无关,诊断主要依据CT扫描,其特征为侧脑室、Ⅲ脑室和基底池受压、消失。本组病死率为67.7%,是重型脑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讨论分析了发病机...
关键词:颅脑损伤 脑肿胀 弥漫性 临床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