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炎

作品数:5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鄂尔多斯盆地古流向晚三叠世侏罗纪储层特征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石油地质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_(4+5)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9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第3期20-23,共4页徐子炎 苗建宇 曾明 张文选 
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同盆共存的成矿(藏)机理与赋存条件的实验实验模拟研究"(编号2003CD214606)
对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4+5储层,采用了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微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储层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和裂缝孔隙等,孔喉分布大多具双峰型特征,其次为单峰型;同时对储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储层特征 长4+5油层组 储层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被引量:2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8期131-133,共3页钟兴平 苗建宇 徐子炎 
通过对岩心的观察、测井曲线的划分,结合野外剖面及其他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4+5油层组21口井的单井微相进行了划分。研究认为:旦八地区长4+5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而可以细分为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亚相,为...
关键词:长4+5油层组 沉积相特征 三角洲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区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结构被引量:14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5期814-820,共7页苗建宇 屈红军 高胜利 王武龙 李香玲 徐子炎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D10)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结构特点和油气储集的关系。方法对井下剖面砂岩的储集层分析资料进行精细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的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物性条件差,孔隙类型多为次生孔隙,毛管压力曲线排躯压力...
关键词:砂岩 储集层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延长气区 鄂尔多斯盆地 
大巴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中心的迁移及古流向被引量:12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第5期584-588,634,共6页屈红军 马强 董云鹏 雷露 查显锋 徐子炎 
中石化南方海相前瞻性项目(YPH08001)
晚三叠世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主要在川西地区,但在大巴山前缘的达县—万源之间开始出现一个次级沉积中心,反映晚三叠世大巴山前陆盆地初始沉降;早-中侏罗世早期,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东移到大巴山前缘,具有两个沉积中心,但沉积厚度不大;中...
关键词:沉积中心 古流向 晚三叠世—侏罗纪 大巴山前陆盆地 
重庆云阳晚三叠世—侏罗纪古流向反转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3期528-532,共5页屈红军 董云鹏 马强 查显锋 徐子炎 
中石化前瞻性基金资助项目
目的探讨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在川东地区的复合或联合构造作用的时序,进而分析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强烈沉降时期。方法以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为基础,通过对重庆云阳南溪上三叠统—侏罗系剖面沉积序列及古流向的详细...
关键词:古流向 沉积体系 大巴山前陆盆地 云阳南溪 晚三叠世-侏罗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